他們發現:
1。北京的空氣質量在過去幾年中的顯著改善歸功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所導致的污染物減排。
2。北京市中心主要空氣污染物(細顆粒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黑碳等)的實測排放通量遠低於此前估算的排放量,但在2016和2017年大氣污染物的濃度仍相對較高,表明它們主要來自非本地源。
3。中國農村生活能源的清潔化轉型降低瞭環境PM2.5的水平,但2012年農村生活源固體燃料對大氣PM2.5年均濃度的貢獻仍高達20%左右。
4。北京市中心以外的生物質和燃煤產生的PM2.5通過長距離輸送影響北京市區的空氣質量。
5。夏季有時臭氧污染較重;除非對主要的VOC排放進行調控,否則未來可能隨著氮氧化物和PM2.5污染的改善而惡化。
6。削減氨氣排放可以顯著降低北京市PM2.5濃度。
7。當空氣污染水平明顯上升時,市民的心理健康開始受到影響。凈化空氣可改善市民的身心健康。
作為中英研究與創新合作基金的一部分,中國超大城市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APHH)中英聯合研究計劃(APHH-Beijing)由英國自然環境理事會(NERC)、醫學研究理事會(MRC)以及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聯合資助。
APHH-Beijing研究計劃中最大的子課題AIRPOLL的英國首席科學傢、英國皇傢科學院院士、來自伯明翰大學的Roy Harrison教授表示,“空氣污染對許多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瞭嚴重威脅。我們證實,北京的空氣質量近年來有瞭顯著改善是由減排而不是氣象因素導致的,但空氣污染程度仍高於世衛組織建議的水平,影響瞭2000多萬人的健康和幸福指數。我們在北京的測量工作讓我們對北京的空氣污染物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例如污染源排放和污染特征等。這又使我們能夠向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議,幫助他們做出降低北京及中國其他城市空氣污染水平的決策。”
在更廣泛的項目中,研究人員還發現,食用油排放是北京細顆粒物的來源之一。這表明,北京可能需要更嚴格地控制該本地污染源。此外,他們還表明,道路交通不是一次排放PM2.5的主要來源,但仍然是氮氧化物的重要來源。研究還發現,由於居民燃煤和生物質燃燒等原因,郊區和農村居民的空氣污染個人暴露遠高於北京市中心地區。
APHH-Beijing研究計劃的科學協調人、來自伯明翰大學的時宗波教授表示,“APHH-Beijing研究計劃組織瞭兩次大規模的現場觀測實驗,分別在北京市中心和農村地區同時采集瞭關於顆粒物和氣體污染物、健康效應、社會、經濟和行為信息的龐大數據集。分析這個豐富的數據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排放、化學和氣象如何相互作用,以確定冬季霧霾事件和夏季煙霧期間的污染成因,並評估它們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該計劃加強瞭中英合作,促進瞭對青年科學傢的培訓,也取得新的科學認識和大型國際合作的經驗,實現瞭中英雙方的互利共贏,並提出瞭有助於公民采取個人行動來降低空氣污染暴露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的建議。”
科學傢們使用一系列高科技設備在北京市中心測量瞭空氣污染狀況和成因,包括在大氣物理研究所(IAP)325米的氣象塔上測量城市上空不同高度的污染成分和濃度變化。
英國自然環境理事會(NERC)健康環境部主任Caroline Culshaw博士評論道,“空氣污染是全球許多城市的一個嚴重問題,對健康和經濟有重大影響。該報告是近五年工作的結晶,重點介紹瞭該研究計劃取得的新科學認識以及減少污染和改善健康的實用方法。APHH-Beijing研究計劃取得瞭極大的成功,是國際合作研究的一個典型范例。它還展示瞭跨越環境和醫學科學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的優勢,以應對全球挑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