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img.ws.126.net.jpg

而在整個產業鏈環節,重點的三大“卡脖子”制造環節包括瞭工藝、裝備/材料、設計IP核/EDA。他表示,在半導體材料方面,我國光刻膠、掩膜版、大矽片產品幾乎都要依賴進口;在裝備領域,世界舞臺上看不到中國裝備的身影。

吳漢明強調,自主可控固然重要,但也要認識到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性的產業。以EUV光刻機為例,涉及到十多萬零部件,需要5000多供應商支撐,其中32%在荷蘭和英國,27%供應商在美國,14%在德國,27%在日本,這就體現瞭全球化技術協作的結果。在其中,“我們有哪些環節拿得住的?是我國研發和產業發展的核心點。”

除瞭設備方面,晶圓制造、芯片研發設計也是產業所面臨的難點。

“雖然芯片的難度和成本一直增加,但趨緩的摩爾定律給追趕者帶來機會。”吳漢明分析稱,在這些挑戰下,先進系統結構、特色工藝和先進封裝在芯片制造方面結合運用,芯片制造領域大有可為。

他援引數據稱,10納米節點以下先進產能占17%,83%市場在10納米以上節點,創新空間巨大。在先進制程研發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運用成熟的工藝,把芯片的性能提升。也正是因此他提出一個觀點:本土可控的55nm芯片制造,比完全進口的7nm更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