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blo Bonilla Ataides(左)與物理學院合著者 Ben Brown 博士(來自:USYD)
物理系大二的時候,Bonilla 被要求查看一些常用的糾錯代碼,並思考能夠對其加以改進。有趣的是,通過在設計中翻轉一半的量子比特(Qubit),他們發現能夠將抑制錯誤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一倍。
最近,研究合著者 Steve Flammia 博士還將工作從悉尼大學轉到瞭 AWS 量子計算項目。在量子硬件的開發過程中,該公司發現糾錯技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自:USYD / Louise Cooper 攝)
AWS 高級量子研究科學傢 Earl Campbell 博士補充道:在普通人看到量子計算機帶來切實的效益之前,從業者們仍面臨著大量的工作。
但在看到這項研究工作後,他還是對量子糾錯代碼的如此細微的改進、以及可能對預測性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而感到驚訝不已。
在此基礎上,AWS 量子計算中心團隊還期待著與各界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探討其它有前途的替代方案,讓新穎且強大的量子計算技術更接近於現實。
研究配圖 - 1:位於方格頂點上的量子比特
當前半導體行業廣泛采用的數字晶體管,發生錯誤的幾率還是極少的。我的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超級計算機,都在沿用傳統的計算機設計方案。
然而量子計算機中的“開關”(又稱量子比特),對外部環境的幹擾(或噪聲)特別敏感。為瞭讓量子計算機能夠投入實際運用,科學傢表示需擁有大量高質量的量子比特。
研究配圖 - 2:XZZX 與開放邊界 CSS 表面代碼的最大似然解
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通過各種改進,來降低量子計算機的噪聲水平。同時利用機器的某些能力,來抑制低於特定閾值的錯誤量子比特(也就是所謂的量子誤差校正)。
耶魯大學量子研究計劃助理教授 Shruti Puri 表示,她帶領的研究團隊,對將“純粹且優雅”的新代碼運用於相關工作中深感興趣。
研究配圖 - 3:兩種表面代碼的閾值預估
Shruti Puri 指出:盡管相關代碼已經被廣泛研究瞭將近 20 年,但這項研究卻通過簡單的修改而實現瞭卓越的糾錯性能。
對於耶魯大學和其它正在開發新一代量子技術的研究團隊來說,新代碼有助於極大地縮減達成可伸縮量子計算的時間。
研究配圖 - 4:使用匹配解碼器的 XZZX 代碼閾值
研究合著者、物理學院的 David Tuckett 博士表示:“這有點像是與量子對手玩戰艦棋遊戲,從理論上來講,他們可以將棋子放在板上的任何位置。但在數百萬場遊戲之後,我們總能知曉某些潛在的招數”。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原標題為《The XZZX Surface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