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顯然更受歡迎一些,在一項不同的調查中,隻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成年人對科技行業持積極看法。很難對兩個不同的民意調查進行正面比較,但總的趨勢是明確的:在2019年,人們對科技公司的感覺比對制藥業的感覺好。
但隨後,大流行病襲來,國傢的復蘇取決於疫苗的成功。政府對科技公司的審查,尤其是來自兩黨的審查加快瞭步伐。而這兩個行業似乎在全美范圍內的人氣競賽中互換瞭位置。
由輝瑞公司、強生公司和Moderna公司開發的COVID-19疫苗具有驚人的效果。它們的推出有助於將美國部分地區的病毒水平降低到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成功導致藥物公司的人氣大增,在2021年3月的 "進步數據 "調查中,對這些公司持贊成態度的人多於持反對態度的人,而此時美國的大規模疫苗接種運動正逐漸興起。
與此同時,在大流行期間,科技公司的受歡迎程度卻直線下降。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在過去一年裡強調瞭各種科技公司的失敗,國會聽證會也讓人們重新關註他們的反競爭商業行為。根據2021年2月的蓋洛普民意調查,對科技行業持積極看法的美國成年人群體縮減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對該行業持非常負面看法的人數從2019年8月的10%躍升至22%。
過去的一年重新調整瞭我們與這兩個行業的關系:科技行業的光芒消失瞭,人們對制藥業的一些好處有瞭認識。但大流行病也突出瞭它們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糾纏得有多深,以及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在這個世界上的行動。過去的一年表明,我們真的不能沒有這兩種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喜歡它們。
畢竟,今年藥品價格不斷上漲,即使制藥業從COVID-19疫苗中積累瞭商譽。制藥公司Biogen剛剛為一種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新藥貼上瞭56000美元的年度價格標簽,而這種藥物可能實際上並沒有效果。國會仍在針對該行業,而科技公司的CEO們因避稅而成為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