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是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三十多年來第一個獲得無瘧疾認證的國傢。該區域已取得這一地位的其他國傢包括澳大利亞(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萊達魯薩蘭國(1987年)。

“祝賀中國消除瞭瘧疾,”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區域主任葛西健博士說,“中國為實現這一重要裡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堅定的政治承諾和加強國傢衛生系統可以消除這一曾經是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的疾病。中國的成就使我們朝著無瘧疾的西太平洋區域的願景又邁進瞭一步。”

在全球范圍內,40個國傢和領地獲得瞭世衛組織的無瘧疾認證——包括最近的薩爾瓦多(2021年)、阿爾及利亞(2019年)、阿根廷(2019年)、巴拉圭(2018年)和烏茲別克斯坦(2018年)。

中國消除瘧疾之旅

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衛生主管部門致力於通過為有瘧疾風險的人提供預防性抗瘧疾藥物以及為患者提供治療來定位和阻止瘧疾的傳播。該國還做出瞭重大努力,以減少蚊子滋生地,並在一些地區的傢庭中加強使用殺蟲劑噴灑。

1967年,中國政府啟動瞭“523項目”——一項旨在尋找瘧疾新療法的全國性研究計劃。這項工作涉及來自60個機構的500多名科學傢,最終在1970年代發現瞭青蒿素——基於青蒿素的聯合療法(ACT)的核心化合物,這是當今最有效的抗瘧藥物。

世衛組織全球瘧疾規劃主任Pedro Alonso博士指出:“幾十年來,中國能夠跳出固有思維模式,這對中國應對瘧疾起到瞭很好的作用,也在全球產生瞭顯著的連鎖反應。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尋找新的和創新的方法,以加快消除瘧疾的進度。”

1980年代,早在世衛組織建議使用蚊帳控制瘧疾之前,中國就成為瞭世界上最早廣泛嘗試使用藥浸蚊帳來預防瘧疾的國傢之一。到1988年,在全國范圍內分發瞭240多萬頂蚊帳。這種蚊帳的使用大大降低瞭部署地區的瘧疾發病率。

到1990年底,中國的瘧疾病例數驟降至11.7萬例,死亡人數減少瞭95%。在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從2003年開始,中國加強瞭培訓、人員配備、實驗室設備、藥品和蚊蟲控制,使病例進一步減少;在10年內,病例數量下降到每年約5000例。

2020年,在連續4年報告零本地病例後,中國申請瞭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正式認證。獨立的消除瘧疾認證小組成員於2021年5月前往中國,以核實該國的無瘧疾狀態及其防止瘧疾再次發生的規劃。

成功的關鍵

中國為居民免費提供一攬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作為一攬子服務的一部分,在中國,所有人都可以獲得負擔得起的瘧疾診斷和治療服務,無論其法律或經濟地位如何。

有效的多部門合作也是成功的關鍵。2010年,中國的13個部委——包括衛生、教育、財政、研究和科學、發展、公共安全、軍隊、警察、商業、工業、信息技術、媒體和旅遊部門——聯手在全國范圍內消除瘧疾。

近年來,該國通過嚴格遵守“1-3-7”戰略的時間表,進一步減少瞭瘧疾病例。“1”表示衛生機構報告瘧疾診斷的一天期限;到第3天結束時,衛生主管部門需要確認病例並確定傳播風險;在7天內,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來防止疾病的進一步傳播。

遏制瘧疾

輸入性瘧疾病例的風險仍然是一個主要關切,特別是在雲南省南部,該省與三個瘧疾流行國傢接壤: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和越南。中國還面臨著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瘧疾流行地區回國的中國公民中輸入性病例的挑戰。

為瞭防止這種疾病的再次發生,中國加強瞭對高危地區的瘧疾監測,並積極參與區域瘧疾控制舉措。在整個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國一直在通過一個在線平臺為保健提供者提供培訓,並舉行瞭虛擬會議,交流瘧疾病例調查等方面的信息。

給編輯的說明

世衛組織無瘧疾認證

消除瘧疾認證是世衛組織對一個國傢無瘧疾狀態的正式承認。如果一個國傢以嚴格、可信的證據證明,至少在過去連續3年內,按蚊引起的本地瘧疾傳播鏈在全國范圍內已被阻斷,世衛組織就授予該認證。一個國傢還必須展現出防止疾病再次傳播的能力。

授予無瘧疾認證的最終決定由世衛組織總幹事根據獨立的消除瘧疾認證小組的建議作出。有關世衛組織無瘧疾認證流程的更多信息,請訪問此鏈接。

虛擬論壇:“從3000萬例到零:中國創造無瘧疾未來”

7月2日,中國國傢衛生健康委員會代表和一線衛生工作者將與來自其他區域的瘧疾規劃管理者、世衛組織專傢和全球合作夥伴一起參加一個虛擬論壇,分享對中國消除瘧疾之旅的思考和看法。討論將以英語進行,並提供中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同聲傳譯。要註冊網上研討會,請訪問此鏈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