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商業數據派,作者 | 段然

像趙鵬一樣有著同樣焦慮的考生並不在少數。緊張的高考過後,考生面臨的另一大難題便是志願填報,這關系到職業生涯發展,關乎人生重大選擇,馬虎不得。

隨著新高考在不少省份的推進,各大高校的錄取方式也有所改變,因此志願填報方式也和往年有瞭很大的不同。

近日,志願填報機構又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瞭考生和傢長的眼前,專傢一對一輔導、專業老師職業規劃、志願卡、大數據志願填報等詞語成為瞭各大志願填報機構的主要標簽,而這樣的營銷熱詞,在部分一頭霧水的傢長眼中更是成為瞭“夜空中最亮的星”,不少傢長都紛紛想要借助專業人員的分析,幫助考生打造出一系列的志願填報規劃,充分利用考生的每一分,做到“分盡其用”沖刺一個好大學,選擇一個好專業。

大量機構的出現,無疑是看上瞭“志願填報”這塊奶酪,攫取利益的重要一點,則是利用考生與傢長報考的焦慮情緒。

今年高考季,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短視頻App上突然出現瞭許多志願填報“專傢”,售賣相關課程、產品也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然而,這些“專傢”或機構的資質無處可查,甚至出現瞭培訓三天就上崗的“速成咨詢師”。

直播帶貨終於對志願填報下手瞭

“投資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近代風雲人物專題,這一套課程學下來……睡在我下鋪的兩個兄弟,一個想當中國的索羅斯,一個想當中國的巴菲特,我晚上上廁所都怕驚動瞭這兩條金融巨鱷”,曾身為銀行櫃員的House在脫口秀大會對金融學的吐槽一度成為爆款,生動地反映瞭一個大學專業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巨大。

像金融學這樣的專業已是比較理想,“生物、化學、環境、材料”則被稱為大學裡的“四大天坑”。

“我就是從網易創始人丁磊口中最看好的專業之一‘材料’大坑中爬出來的,本科70多位同學中依然從事相關專業的可以說寥寥無幾。”已經在傳媒領域有著多年經驗的蘇琪向《商業數據派》表示,三分之二的同學在本科畢業時就已經轉行,其餘三分之一選擇瞭考研深造,但即使在985高校的研究生畢業之後,這個專業的就業情況依然很不樂觀,隻有個位數的同學繼續從事相關專業,進入科研院所。

數十種專業、就業前景、錄取規律等復雜疊加,加深瞭考生和傢長的焦慮和迷茫。

於是,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也越來越火熱。“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數據顯示,志願填報機構已經從2013年的個位數增加到瞭現在的上千傢,截至目前,已經有1500多傢機構在其平臺註冊。艾媒咨詢數據也顯示,2020年上半年通過志願填報輔導或輔助軟件獲取志願填報信息的比例為28.2%,2021年同期數據為32.2%,較去年相比,有明顯上升趨勢。

市場需求不小,志願填報機構也“虎視眈眈”,不再僅僅通過線下分發廣告來吸引考生,還通過抖音、小紅書、知乎等軟件進行線上有關內容推廣,從而獲得更多人的關註。短視頻中高贊內容,會獲得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觀看量及點贊量。

在短視頻平臺,職業規劃“老師”一邊發佈解讀報考的短視頻,另一邊又安排固定時間進行直播,分析填報志願須知、講解不同分數的案例,吸引流量進入直播間,在直播的過程中會有志願填報課程的售賣,例如直播間內一直被推薦的“志願卡”,主播聲稱其功能十分強大,“找大學、查專業、搜職業、查位次”等多種考生想要瞭解的內容均通過算法、大數據的形式呈現給考生,從而幫助考生選擇合適的院校及專業。

(圖片來源: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間截圖)

飛瓜數據顯示,最近一周內(6月22日~28日),抖音賬號“賈老師報考”的直播銷售額達62.6萬,“胡老師說高考”的直播銷售額更是達到瞭168.8萬。

在部分主播的直播過程中,更是把志願卡的推銷放在首位,對於評論區進行留言的考生或傢長,主播更是直言:“學生太多瞭,無法一一回復分析,建議直接購買志願卡自主查詢院校與專業。”緊接著,便向直播間的考生和傢長展示志願卡的使用方法。

那麼,這張卡真的有“神奇功效”嗎?《商業數據派》在直播間隨機采訪瞭幾位已經購買該志願卡的消費者,用戶青青說:“志願卡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一些數據直接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就能獲取,買後悔瞭。”另外一位來自安徽省的考生傢長雪梅則表示,孩子的分數已經超過瞭本科線80分,並且孩子想上醫學院校的意願十分強烈,其實志願卡並未起到太大作用,隻是購買瞭志願卡,更能說服自己和孩子選擇該院校和專業的正確性,也是給自己打瞭一針“強心劑”。

(圖片來源:與已購買志願卡的同學聊天截圖)

由此可見,志願卡並未像主播說的那樣“神奇”,主要作用是將各大院校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方便考生查閱。但是在主播的強烈安利下,志願卡變成瞭“萬能卡”,給人一種沒有志願卡解決不瞭的問題的錯覺,而部分傢長對志願填報的規則不甚瞭解,因此花費300元為孩子買一張志願卡供孩子查詢大學以及專業則似乎成為瞭志願填報的一條“捷徑”,希望花錢買個“心安”。

從幾百元到幾萬元,效果難以評估

既然專業的規劃選擇如此重要,那麼直播間中打著職業規劃師名號的“志願填報專傢”能成為考生的救命稻草嗎?

在抖音平臺輸入“志願填報”,可檢索到1500之多個相關主播,在小紅書上也不少,這不禁令人疑惑,這麼多賬號,其正規性與權威性又該如何查證呢?

《商業數據派》對此進行調查後發現,大多數主播的專業性無處可查,隻有部分會在個人資料處簡單說明畢業的院校以及職業規劃的從業時間。

《商業數據派》聯系瞭賬號名稱為“高考志願填報劉老師”,劉老師介紹稱:“志願填報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即根據考生個人情況制定出適合考生的志願填報規劃,具體收費情況為專傢老師輔導4000元、資深老師輔導6000元,如果覺得咨詢的費用高的話,也可以選擇購買志願卡後登陸機構系統,每張志願卡上有登陸的賬號和密碼,登陸後,輸入自己的省份、分數等信息便可查詢需沖刺、較穩妥、可保底三個檔次的院校,在考生沒有準確目標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按照該機構系統志願卡的引導來完成志願的填報”。

此外,在被問到是以何種形式進行指導時,劉老師表示,指導主要是以線上輔導的形式,其中主要是電話溝通為主,並且不限省份,對接的客戶是面向全國的。“若有報名意願的話,希望能盡快報名,因為專傢老師處已經沒有太多名額瞭,若盡早報名,資深老師處還有不多的幾個名額,可以幫忙爭取”。

如此老套的饑餓營銷方式,看來也同樣適用於志願填報機構。

此外,《商業數據派》瞭解到,選擇志願填報機構之後,也並非就萬無一失。一位2020年河北考生王玥表示,她在高考過後選擇瞭當地比較權威的志願填報機構,選擇的主要原因是該機構可以提供自主招生的附加性服務——比如,自主招生的院校專業信息以及所需要的申報材料等。而王玥在參加自主招生的過程中通過瞭初試,未通過復試,她直言,“當時報名時,機構聲稱是內部是有渠道,80%可以通過。但是交錢報名後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特殊渠道。而對於高考後有關志願填報的建議實際作用並不大,最終的志願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填報的,前後有關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志願填報共計咨詢瞭3次,花費瞭3萬元,費用挺高的。”

此前也有媒體報道,不少咨詢機構推出的高考志願咨詢服務費用高達16980元,而且從業人員的指導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機構為瞭蹭上高考的熱度,部分“規劃專傢”僅僅培訓幾天便上崗瞭。

市場需求旺盛,但業內亂象也實在應該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一些機構、個人打著算法、大數據的旗號,動輒勸導傢長花費幾千甚至上萬元給孩子填報志願。除去資質存疑的問題,另外能否達到傢長與考生所期望的效果的確有待觀望。傢長和考生在選擇機構時,確實需要擦亮雙眼,謹慎選擇。(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