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網友爆料
滴滴優惠券眼花繚亂 有賣傢承認通過投訴獲得
記者在閑魚平臺搜索“滴滴打車券”發現,有不少賣傢在銷售8元、10元兩種滴滴打車優惠券,價格在3元左右。
一位北京的賣傢告訴記者,第一次購買需要由賣傢登錄乘客經常用來打車的滴滴出行賬號進行操作,並非直接提供兌換碼。“不用拍,你先把手機號和等一下會收到的驗證碼給我,我先做。”
事實上,記者在拍下商品的過程中系統提示:“親,已有人拍下此寶貝但還未付款,您還有機會哦。”,顯示無法直接完成購買。
▲交易過程中並不能直接付款
記者下午3點03分將驗證碼提供給賣傢,3點09分商傢在“操作”過程中問記者為何沒有拼車訂單:“你都沒有打拼車的嗎?”
隨後這位賣傢直接告訴記者,沒有拼車訂單就沒有優惠券。“隻有拼車訂單才能拿到優惠券,方法是找人工客服,投訴司機遲到,這樣就能獲得十元的優惠券,這個辦法不一定長期有效,要看情況。”
隨後記者又收到來自滴滴出行的短信“【滴滴快車】尊敬的用戶您好,平臺已經收到您的反饋,由於您長時間未回復已經斷線,我們將在3小時內通過95066電話聯系您,請您註意接聽,感謝您的支持。”
▲與賣傢聊天截圖
平臺:違規投訴需要進一步核實 律師:或涉嫌欺詐
記者聯系到閑魚平臺人工客服,人工客服表示,平臺方不建議“先操作、再付款”,可能會造成財產損失。“平臺不建議向賣傢提供賬號和驗證碼或密碼的行為,對於商傢這種疑似不合規操作的商品,平臺會進一步核實,一旦核實將會對賣傢作出交易限制。”當記者詢問平臺是否收到過類似投訴時,平臺方面表示該問題並不在客服回復職責范圍內。
記者註意到,閑魚平臺上類似的快車優惠券賣傢地域分佈廣泛,且不少賣傢在出售滴滴打車優惠券的同時也出售電影票、便利店和視頻網站的會員。
▲閑魚平臺上的滴滴打車券
一位從事滴滴拼車服務的司機劉先生告訴記者,乘客投訴會影響到司機的星級和派單數量,但滴滴平臺也提供瞭申訴渠道。
四川君益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斌告訴記者,在這個過程中,賣傢和平臺都有責任。“賣傢這種通過惡意投訴獲得優惠券的行為擾亂瞭市場秩序,偽造瞭原本不存在的交易情況,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如果金額巨大,甚至可能是一種欺詐行為。同時,兩傢平臺也沒有盡到對內容和投訴的審查義務,對滴滴出行司機的利益造成瞭損害。”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宏宇告訴記者,要註意區分閑魚商傢和購買優惠券的乘客是否串通。“如果乘客明知商傢通過惡意投訴來獲得優惠券,由此產生的對滴滴平臺和司機的損失需要賣傢和乘客共同承擔,賣傢和乘客涉嫌欺詐。如果乘客事先不知情,那麼平臺未來如果對乘客的‘信用分’進行扣罰時,賣傢需要承擔責任,但這種損失可能比較難用金錢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