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承載瞭很多 80、90 後回憶的瀏覽器最終還是要被時代拋棄瞭。
相信不是差友對於 IE 的瞭解,都來自於網上吐槽的梗圖, IE 瀏覽器這些年除瞭被網友們調侃以外,也實在是找不出任何存在感瞭。
而國內外的網友聽到微軟將要停止對 IE 瀏覽器的支持後,共同的感受就是:這個 “ 傳奇的垃圾 ” 也是時候該跟我們告別瞭。
無趣的界面、單一的標簽、證書的過期以及時不時給你來個崩潰,這麼多的缺點竟然都集中在一個瀏覽器上,IE 的離開即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
這個在現在看來仿佛 “ 一無是處 ” 的瀏覽器,真有網友們口中描述的這麼垃圾嗎?
其實想當年 IE 瀏覽器可謂是當之無愧的 “ 王者 ”,並且還是第一場互聯網大戰的勝利者,它戰勝瞭當時如日中天的網景瀏覽器。
1993 年一款被命名為網景導航者的瀏覽器,在全球計算機隻有 2000 多萬臺的年代,下載量高達好幾百萬,占領瞭瀏覽器市場 90% 的份額。
網景瀏覽器的界面 ▼
網景的成功讓微軟開始慌瞭,畢竟瀏覽器可是整個互聯網的入口啊,而控制住瞭瀏覽器,相當於控制住瞭整個互聯網。
1995 年 8 月微軟花瞭 200 萬美金買下瞭整個網景的源代碼,換瞭個皮,推出瞭 IE1.0 版本的瀏覽器,覺得和網景大幹一場。
網景和 IE 在短短一年時間裡你方唱罷我登場,開始瞭瘋狂的更新,被逼急的微軟決定放個大招:決定把 IE 瀏覽器和 Windows 系統捆綁銷售。
事實證明,微軟這一招還是非常奏效的,微軟的占有率節節攀升,到瞭 1997 年 IE4 版本的時候,IE 瀏覽器用戶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瞭 80%。
IE4 版本界面 ▼
到瞭 2003 年 IE 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增加達到瞭驚人的 95%,相信不少 90 後的差友生平第一次在電腦教室,穿著藍色鞋套,打開的瀏覽器就是 IE。
而這種捆綁安裝的策略,其實對現在的中國都一直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相信不少差友都遇見過登入銀行、學校的內網系統時,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隻支持 IE 瀏覽器。
這其實就因為這些機構使用的電腦,多數安裝的都是 Windows xp 或者是 Windows 7 系統,而他們自帶的瀏覽器就是 IE。
而這些單位的內網系統,驗收標準就是使用系統自帶的瀏覽器,導致大傢在登錄這些網站時,隻能在 IE 瀏覽器中打開。。。
並且 IE 瀏覽器從當時的技術角度來看,也是可圈可點的做瞭很多創新的。
比如 CSS 模板,也就是最早的網頁設計標準,IE 的模板統一瞭 90 年代魚龍混雜的頁面,讓網頁有瞭自己標準,這成就大概就和秦始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差不多瞭。
並且在 IE 4.0 版本中,微軟率先采用瞭 Trident 渲染引擎,讓顯示在網頁上的特效內容能夠被程序截取並處理,說白瞭就是網頁能夠實時變化,在技術這 1997 年那可真是蠍子拉屎,獨一份瞭。
所以 IE 瀏覽器能夠把整個瀏覽器市場壟斷,絕對不是偶然。
而正是這種壟斷的地位,也讓微軟覺得瀏覽器的市場已經沒有一個能打得對手瞭。
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到對 IE 瀏覽器的優化上的,可是網絡技術是在飛速發展的,落後就要淘汰是任何時代不變的真理。
首先出現是網絡安全的問題,由於 IE 的不作為,讓很多安全漏洞都盯上瞭這款瀏覽器,接著啟動慢、易卡死等問題紛紛出現。
最致命的是 IE 的 Trident 排版引擎已經成為瞭一輛開不動的破車,而 IE 還不支持新的網頁開發模范,所以想要自己的網頁更漂亮,程序員們需要專門為 IE 寫更多的兼容代碼。
這也讓 IE 成為瞭很多程序員的噩夢。
2009 年這時候市面上已經出現瞭類似 Chrome、火狐、Safari 這些兼容性和安全性更好的瀏覽器瞭。
而完全改變 IE 地位的還是大傢熟悉的 Chrome 瀏覽器,可以說它的出現完全站在瞭 IE 的對立面,安全、快速、一個網頁奔潰不會危及全身,並且還支持各種新的網頁特性和標準。
當年的 Chrome 的界面在現在看來也一點都不過時。
而Google能夠取代 IE 的最大殺手鐧還是:他們把整個 Chrome 瀏覽器給開源瞭!
在Google的 Chromium 項目裡,所有人都可以免費獲得制作一款瀏覽器所需的所有源代碼,相當於Google已經把一個抹好奶油的蛋糕坯子送到瞭同行面前,同行可以選擇加一層奶油和水果再拿出來賣,或者幹脆給奶油換個形狀就送到顧客的面前。
360、QQ、UC 雖說是國產瀏覽器,但一般業界不會說它們是 “ 自研瀏覽器 ”,因為它們( 現在 )全都是基於 Chromium 項目改造的。
而後知後覺的微軟直到 2009 年才推出瞭 IE 8,在兼容性和安全性上有瞭很大的進步,但這已經是 IE 最後的掙紮瞭。
這時候的 IE 已經成為瞭網上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在 2011 年的 “ 科技史上最糟糕的 50 種科技產品 ” 中,IE 瀏覽器竟然出現在瞭第 11 位!
到瞭 2015 年 IE 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跌破瞭 20%,而微軟也終於決定放棄瞭這位從 Windows 95 開始一直跟隨他征戰多年的老將。
他們將 IE 瀏覽器整個打碎,重新做成瞭一款名為 Edge 瀏覽器的玩意,內置微軟開發的 EdgeHTML 引擎,不過那時候的 Edge 並沒有完全擺脫 IE 的影子,總之還是:一樣的難用。
而市面上各種用 Chromium 源代碼開發的瀏覽器已經百花齊放瞭,而微軟的 Edge 瀏覽器隻能淪為瞭一款 PDF 打開器。
直到 2018 年 12 月,“ 硬瞭 ” 23 年的微軟也架不住時代進步的潮流,投瞭敵營,決定放棄自己的 EdgeHTML 引擎換上瞭香的不行的 Chromium 核心。
2020 年 8 月微軟正式推出瞭這款搭載瞭 Chromium 核心的 Edge 瀏覽器穩定版。
為瞭表示投誠的忠心,它還舍棄瞭經典的舊形象,重新改變,新設計瞭一個新 Logo。
就在昨天微軟終於決定親自送 IE 瀏覽器最後一程,宣佈將在今年的 6 月 15 日全面停止對 IE 瀏覽器的支持。
雖說差評君平時黑起 IE 瀏覽器絲毫不會嘴軟,但是知道它正式要離開我們之後,還是有些感嘆的,畢竟這款瀏覽器承載瞭我太多記憶。
但是互聯網的規則一直都是這樣,不完美的技術總會被革新和淘汰。
即使微軟也不例外。
而最後留下的,是一些更棒的技術,和網友們一聲 “ 爺青結 ” 的感嘆,還有一份能夠留在一代人記憶裡的回憶,或許靜悄悄的離開,就是它最好的歸宿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