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載 (1).jpg

恒星誕生於密集的塵埃和氣體雲中,當足夠多的物質聚集成團,最終在其引力下坍塌,成為一顆恒星。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太空天氣需要相當平靜和靜止--當然,研究人員不會用這些詞來形容黑洞周圍的區域。他們認為,恒星不可能在太靠近這些潛伏在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怪物”的地方形成,因為它們會將物質鞭打到周圍,而不是讓它沉淀下來。

但也許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一個天文學傢小組利用ALMA對銀河系的中央分子區(CMZ)進行瞭檢查,該分子區從銀河系的核心延伸瞭約1000光年,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就位於這裡。

令他們驚訝的是,研究小組在CMZ中發現瞭800多個密集的塵埃和氣體核心,它們看起來就像“恒星蛋”,恒星可以在這裡開始形成。不過這些是否真的穩定到足以產生恒星是另一個問題。

2]{GVG}P1ZS`7DVWU}@]Q30.jpg

因此,天文學傢進一步調查,使用ALMA尋找這些蛋中的高能氣體外流。該團隊表示,這是恒星形成過程中的 “明確證據”。果然,在43個核心中,他們檢測到瞭小而微弱的外流。“這就像在一個我們以為荒蕪的地方聽到嬰兒的哭聲一樣。”該研究的作者邢璐說。“在一個過於嘈雜和不穩定的環境中,嬰兒是很難出生並健康成長的。然而,我們的觀測結果證明,即使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的強烈幹擾區域,嬰兒恒星仍然會形成。”

該團隊表示,這種少量的恒星形成雲表明,CMZ正處於恒星形成階段的開始。“雖然在這些區域可能還隱藏著大量的外流,但我們的結果可能表明我們正在看到下一波活躍恒星形成的開始,”邢璐說。

這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恒星在“不可能”的條件下誕生--幾個月前,天文學傢報告瞭恒星在類星體中形成的證據,類星體是一個擁有比我們自己的星系活躍得多的中心黑洞的星系。總的看來,恒星的形成是一個比科學傢想象中更穩定的過程。

這項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