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9DIMLKI5CQPM9TCI]$HDL9.png

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出現一些令人驚訝的生物奇跡,這些生物即使在地球沙漠中也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一些植物在太空中不斷進化,要麼是通過基因變化,要麼是通過輻射、失重或者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納諾拉克斯”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市,近期該公司與阿佈達比酋長國(阿聯酋長國之一)投資局簽訂一份合同,阿聯酋設立一個太空農業研究中心,旨在研究太空溫室農作物培育種植,並計劃未來執行太空任務時將農作物送入太空環境,同時在地球幹旱氣候下監測這些農作物生長能力。

“納諾拉克斯”公司執行總裁、創始人之一傑弗瑞·曼伯從事太空農作物種植研究幾十年,他指出,在太空惡劣環境中植物DNA會出現變異,意味著植物在特殊環境下可以創造出新的品種,即使是在地球上最不宜生存的條件下。

曼伯說:“在過去幾年裡,已經有許多發表的論文列舉一些實例,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出現一些令人驚訝的生物奇跡,這些生物即使在地球沙漠中也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一些植物在太空中不斷進化,要麼是通過基因變化,要麼是通過輻射、失重或者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依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科學研究所劉魯祥(音譯)教授稱,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已經開發並批準瞭200多個太空突變農作物品種用於農業生產,事實上,中國當前種植的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小麥品種“魯原502”就是通過太空育種培育出來的。

劉魯祥說:“通過可回收人造衛星在太空中播撒種子和其他植物,我們現已培育出蔬菜、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多種農作物,通過在太空中發生的DNA突變,以及隨後的選種和培育,我們研制出產量更高、營養狀況更好、抗病能力更好、需水量更少或耐受高溫的新品種。”

同時,劉魯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中國將投資各種植物育種技術,從而確保能夠在不斷發展的氣候變化中養活近14億人口。

曼伯表示,當前阿聯酋90%糧食依賴於進口,受地理位置及氣候特征條件制約,阿聯酋積極探索最新農作物種植技術。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6年的統計數據,阿聯酋80%的土地都是沙漠,而且總體上缺乏淡水資源,目前僅有5%的土地適宜農作物耕種。

阿佈達比酋長國投資局發言人稱,太空極端惡劣條件下的糧食生產研究可能是我們提高沙漠和幹旱氣候下農作物生長能力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支持納諾拉克斯公司的原因,因為該公司探索瞭太空農業創新,可以將最新技術應用於地球上極端氣候條件下的糧食生產。

目前,阿佈達比酋長國投資局將與納諾拉克斯公司合作,建立“星際實驗室太空農業中心”,旨在研究和開發新類型細菌、微生物、生物膜和植物,隨後這些生物將被送到太空環境或者國際空間站,也有可能作為納諾拉克斯公司計劃開發的其他合作項目的一部分。

曼伯說:“我們希望在2021年底,能夠將星際實驗室的首項研究成果送到國際空間站,我們可能會在‘Bishop’氣閘艙裡建立一個小型溫室,並將它當作測試點,然後可能在未來5年內進入一個獨立的軌道自動溫室平臺。雖然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積極探索太空種植農作物的方法,供未來宇航員在月球或者火星上種植食用,但相比之下,星際實驗室研究項目更加新穎獨特,其目標是利用太空環境為地球人類帶來福祉。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以及近年全球氣候變化,確實讓我們看到瞭發展中國傢和發達國傢食品安全的脆弱性,我們相信終究會有一個研究途徑,使太空環境成為我們克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之一。”

據悉,星際實驗室太空農業中心還將開發用於太空溫室維護的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這將大幅提高陸生農作物生產效率。(葉傾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