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Youtube

一周前的一個夜晚,餘承東在朋友圈突然訴苦道:“美國四輪制裁讓我們消費者業務舉步維艱。因為制裁限制,很多產品沒法生產瞭而導致嚴重缺貨,實在是對不住消費者的厚愛與期盼”。

這已是餘承東近一個月內第二次在朋友圈發聲,他直言“制裁一輪比一輪狠毒”。

所幸東方不亮西方亮。一個為數不多的好消息是,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正在受到廣泛關註。此前,華為悄悄開通鴻蒙 OS 的官方微博賬號,在一條內容都沒發的情況下,該賬號便快速地收獲瞭 8 萬名粉絲。隨著鴻蒙操作系統 6 月初即將開始規模化推送這一時間節點的臨近,新一輪的討論已開始醞釀。

由“備胎”逐步轉正的曲折經歷,使得鴻蒙一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更肩負瞭某種特殊的使命,同時也被寄予瞭國人渴望看到一款國產移動操作系統的殷殷厚望。然而,面對早已格局穩固的手機操作系統市場,鴻蒙需要挑戰的卻是 Android 與 iOS 這兩座早已獨占行業多年的高峰。

在剛剛結束的Google開發者大會上,Google發佈瞭 Android 12, 並且在其公佈的合作夥伴名單中剔除瞭華為。這意味著 ,Android12 已不再適配華為手機,Google和華為已正式決裂。一方面,是大傢渴望見到一款國產操作系統的群情激昂。但另一面,巨頭們卻早已樹立起瞭森嚴的高墻。

擺在鴻蒙面前的,似乎除瞭繼續前行,已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鴻蒙做生態,這事兒很難”

事實上,從 2019 年 5 月起,隨著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Google開始響應政府舉措,逐步縮減對於華為的服務范圍。期間,鴻蒙這一華為潛心規劃並打造的“備胎”操作系統,也在華為與Google的關系頻頻變動的過程中,不斷地浮出水面,開啟自己的轉正之路。

“此次華為正式缺席 Android12 發佈名單,這意味著後續華為的新款手機想要繼續運行,操作系統大概率隻能采用舊款Android系統,或是自傢的鴻蒙系統。”長期從事 Android 底層代碼編寫的張鵬對新浪科技表示。在其看來,被 Android12 排除在外後,鴻蒙被迫轉正瞭,這為其立志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留下瞭充分的理由。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歷史上,渴望做操作系統的企業不在少數。從 WindowsMobile 到三星 Bada, 又或者從火狐 FirefoxOS 到諾基亞Meego。 這些操作系統都曾經風靡過一時,但最終都銷聲匿跡,如今隻剩下 Android 和 iOS 兩傢,前者占據瞭全球 68.63% 的市場,後者占據瞭 30.99% 的份額。

在某 B 輪開源操作系統企業創始人李桐看來,其實做操作系統最難的並不是代碼的實現與開源,能否在整個操作系統上引入越來越多的產業合作夥伴,讓他們一起為用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這反而才是最重要的。

“歸根結底,對於操作系統而言,生態才是最為重要的”,李桐表示,目前鴻蒙正在做的是 L2 級操作系統,在內核上采用 Linux, 未來並不打算兼容 Android, 這相當於鴻蒙希望培養形成自己的應用生態。但是對於目前已經屬於成熟市場的手機操作系統領域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手機這個場景上,事實上我是看淡或者偏悲觀的。因為這個是一個純應用生態的場景,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付出或許是 10, 但收獲可能隻有 1。 畢竟,這一領域的產業格局已經非常成熟與清晰瞭,玩傢就隻有 Android 和 iOS 兩傢。”李桐表示。

在他看來,相比於 Android 以及 iOS 系統均擁有超過百萬計算的應用,華為HMS 服務的應用僅有 10 萬款,其與前兩者之間的差異無疑是巨大的。尤其對於海外市場而言,在Google、蘋果應用均對華為作出隔離之後,由於海外市場消費者對前兩傢公司的依賴過於嚴重,短期內鴻蒙系統的國際化之路很難有太多出色表現。

16% 市占率是生死線

那麼,對於鴻蒙而言,究竟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其才有可能真正地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或許,這一問題目前沒有任何一位行業人士能夠給出確切答案。不過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 AI 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提出的 “16% 市占率”,則可以為外界衡量鴻蒙能否取得成功,提供一個新的標準。

楊海松透露:“對於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 16% 的市占率則是一個生死線。”而為瞭邁過這 16% 市占率的生死線,華為今年需要完成的目標是——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需達到三億,其中自有設備占 2 億,生態合作夥伴的設備數量為 1 億。

隻不過對於外界而言,鴻蒙今年連接 3 億設備的可行性似乎遭到瞭外界的質疑。此前,在終端設備方面,智能手機一直是華為設備數量增加的重要支撐。但由於缺芯等問題的影響 ,2021 年 Q1, 華為手機出貨量暴跌 18%, 目前全球市場占有率僅剩 4%。 從曾經的全球第二直接掉到瞭全球第六,華為最為得力的手機終端業務,受到瞭嚴重影響。

“預計今年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隻能達到 6000 萬部,這與它預期今年能有 1 億部手機支持鴻蒙系統是存在巨大差距的。”李桐表示。

當然,對於鴻蒙操作系統而言,其最大的特色還在於其是一款面向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這意味著,他將不再僅僅依托手機作為核心體驗,當手機產量下滑的時候,華為還可以通過支持可穿戴設備、電視,乃至新增的車機等設備,來實現 16% 市占率的目標。

根據最新消息,華為近期已宣佈將 HiLink 與 HarmonyOS 統一為 HarmonyOSConnect, 將面向 1 + 8 + N 生態夥伴硬件產品實現技術認證品牌歸一,以鴻蒙 OS 作為全場景智慧生態底座,讓 HarmonyOSConnect 產品天然就能成為 HarmonyOS 超級終端的一部分,為消費者帶來跨端體驗。

據此前餘承東公佈數據,截至今年 1 月末 ,HiLink 生態的用戶已經超過 5000 萬,連接設備超過 10 億臺。伴隨著 HiLink 與 HarmonyOS 的進一步統一,這或許有望進一步提升鴻蒙接入設備的數量。如果能夠成功達成 16% 的市占率目標,鴻蒙可以說是成功跨越瞭生死線。但最終的結果將會如何,目前並沒有定論。

“事實上,對於 HiLink 與 HarmonyOS 所致力於連接的物聯網設備領域而言,數據以及場景的割裂程度一度極為嚴重,而且長期難以得到解決。鴻蒙企圖憑借一己之力改變現狀,難度不小。”張鵬表示。

此前,楊海松曾在采訪中表示,鴻蒙系統完全開源開放,歡迎第三方的手機廠商使用鴻蒙系統,一起開源共建。但有趣的是,榮耀手機原本作為華為體系下的產品,在技術上本該是最有可能快速接入鴻蒙系統的,但榮耀 CEO 趙明卻在最近一次發言中表示,目前榮耀會更傾向於Android系統。

可以預見,除瞭榮耀之外,國內包括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機廠商,短期內考慮采用鴻蒙 OS 的概率其實並不大。

情懷與理性,更多的人選擇瞭後者

一直以來,外界對於鴻蒙系統都抱有著極高的期望,這或許更多地來自於愛國情懷。此前,鴻蒙系統 6 月初即將規模化推送的消息發出後,新浪科技做瞭一份大傢是否會搶先體驗的用戶調查,在收到的 2.4 萬用戶投票結果中 ,2.1 萬投票者表示願意參與體驗,支持率高達 87.5%。

但超高的支持率,並不代表著消費者對於鴻蒙的擁躉是無條件的。同樣是在由新浪科技發起的另外一次用戶調查中,有接近 83% 的用戶表示看重人機交互與可適配 App 應用,無條件支持的人占比不到 17%。

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更加關註的仍然是產品的實際性能。

一個直觀的例子,自從華為因為芯片問題銷量遞減空出市場後,蘋果大中華區的營收卻同比增長 87%, 蘋果從華為流失市場處所獲得的利潤,遠遠高於小米 、OPPO、vivo 等國產手機所獲得的利潤。

另一組數據來自 Canalys 報告。該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 ,vivo 奪得國內市場桂冠,出貨同比猛增 79%, 達到 2160 萬臺 ;OPPO 以 2060 萬臺出貨名列第二;華為下滑至第三 ,2021 年第一季度出貨 1490 萬臺(獨立後的榮耀以近 500 萬臺位居第六);小米和蘋果分列第四和第五位,分別出貨 1350 萬臺和 1200 萬臺。

餘承東也在近期的朋友圈中肯定瞭這一說法。他直言:“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美國對華為進行瞭四輪制裁,一輪比一輪狠毒,把華為消費者業務逼到極端困難,無法發貨。他認為,華為的高端市場主要都讓給瞭蘋果公司,中檔及低端讓給瞭三星 、OPPO、vivo 和小米”。

由此可見,消費者們在作出購買決策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地理性,更多地選擇相信品質,很少摻雜過多的個人情緒。即使是在大眾營銷層面鴻蒙贏得瞭輿論的勢能,但是到瞭真正對外提供服務的時候,企業之間比拼的往往靠的是硬實力。在失去瞭 Android 技術更新的支撐後,鴻蒙需要獨自重新做生態,過程中卻又面臨著真正懂鴻蒙系統的開發人員數量不多,搭載鴻蒙 OS 設備可供選擇 App 服務等方面的問題挑戰。

在成功跨過瞭 16% 的生死線之後,鴻蒙的路,依然艱難。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編輯 | 韓大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