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生產聚合物紙幣的過程中,塗抹一層不透明塗層會使油墨中的雜質隨機分散。由此產生的雜質圖案是每張紙幣所獨有的,無法復制,但可以通過從後面照亮半透明的紙幣來成像。
來自華威大學的科學傢們利用一種市售的膠片底片掃描儀,從總共340張英國紙幣上的一個特定的小區域捕捉到瞭這些圖案或 "指紋"。這些圖像被轉換為矢量圖像文件,隨後在同一區域重新掃描時,可以將其與原始紙幣上的指紋進行匹配。
其想法是,如果懷疑一張紙幣是假幣,可以對其進行掃描,以獲取其"指紋"。如果該"指紋"與政府官方數據庫中相同序列號的真鈔的指紋不一致,那麼當局就會知道該疑似鈔票確實是假鈔。此外,紙幣上已經貼上瞭一層貼面,這層貼面可以保護指紋圖案不受日常粗暴處理的影響。不過如果每一張流通中的紙幣都在數據庫中錄入"指紋",那豈不是要存儲和處理大量的數據?
“如果以英國為例,目前英國有近40億張紙幣。”華威大學的馮浩教授表示。"每張紙幣的指紋大約是2048位,所以256字節。40億張紙幣的指紋總大小為1024GB。在實踐中,這種技術可能隻適用於高價值的紙幣,例如50英鎊。50英鎊的紙幣數量約為3.51億張,因此你隻需要100多GB。美國的紙幣數量會更多,但數據的大小肯定是可以控制的。"
這項技術被稱為“聚合物基底指紋”,在最近發表在《IEEE Xplore》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進行瞭描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