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宣佈後,英特爾股價周三上漲3.5%。分析師大多看好該公司創建新代工業務的雄心壯志,但他們也警告說,英特爾過去的嘗試功敗垂成,這一次必須要證明自己。對於這傢習慣於一切自己動手的公司,該戰略的關鍵部分是新領域。英特爾過去幾乎總是自行設計和制造芯片。現在,Gelsinger著手構建代工業務,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他還計劃利用競爭對手的工廠外包更多英特爾組件的生產。
這將創造復雜的新關系。例如,臺積電是全球領先的代工企業。英特爾現在要蠶食臺積電的地盤,同時又希望這傢競爭對手能夠為英特爾生產一些頂級芯片。
Cowen & Co分析師Matt Ramsay說:“臺積電將在感覺必要的程度內為英特爾代工。”
他表示,在其他芯片公司承諾使用英特爾的工廠之前,它必須解決自己的制造問題。英特爾最新的7納米生產工藝已被推遲,此前的10納米標準也錯過瞭多個截止日期。Gelsinger周二表示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但分析師們對此表示懷疑。
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Chris Caso說,英特爾在加工技術上遠遠落後,也不具備與臺積電競爭所需的標準庫,“因此我們根本不理解為什麼客戶會大力支持英特爾代工廠。”
行業研究的分析師Charles Shum表示,蘋果、高通等大科技公司未必樂意下單給英特爾,因為他們在設計芯片方面與英特爾競爭。
Gelsinger在英特爾的職業生涯開始於1970年代,逐步晉升,曾負責管理幾個最大的部門。2009年,他離開英特爾,當時該公司采用他幫助制定的戰略,正如日中天。英特爾以競爭者無法匹敵的驚人速度推出新產品和新制造技術,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客戶都基於英特爾芯片打造自己的產品。
雖然他周二提到要重返“嘀嗒模式”(tick-tock)時,但他將不得不依仗他領導軟件制造商VMware Inc.期間獲得的最新經驗,帶領英特爾面對一個更加復雜的世界。
周二對分析師演講時,Gelsinger說半導體的設計和制造方式已經改變。現在可以使用不同的技術在不同的地方制造芯片的各個部分,然後將它們封裝組合在一起。這可以幫助設計人員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並使英特爾事必躬親的舊模式變得無關緊要。
英特爾展示瞭高通等公司的徽標,表示他們支持其代工計劃。英特爾表示,隨著中美之間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客戶希望選擇在臺灣以外有工廠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