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周期是由地球自轉的速度所決定的。正因為如此,一天的長度已經成為時間的標準:每一天大約持續86,400秒。盡管事實上晝夜周期會有輕微的變化,但它總體上是非常一致的。
幾十年前,原子鐘的發展開始讓科學傢們以難以置信的微小增量記錄時間的流逝,反過來,允許測量某一天的長度,直到毫秒。而這也使得人們發現,地球的自轉其實比曾經認為的要更為變化多端。自從這樣的測量開始以來,科學傢們還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非常緩慢的(通過時不時插入一個閏秒來彌補)--直到去年,地球開始加速旋轉--以至於一些業內人士開始懷疑,今年是否可能需要一個負閏秒,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建議。科學傢們還註意到,在去年夏天的7月19日,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天--它比標準短瞭1.4602毫秒。
行星科學傢並不擔心這個新發現,他們已經瞭解到有很多因素會對行星自轉產生影響--包括月球的拉力、降雪量和山體侵蝕。他們也開始懷疑,隨著冰蓋和高空積雪開始消失,全球變暖是否會促使地球自轉加快。另一方面,計算機科學傢則對自轉速度的變化有些擔心--很多現代技術都是基於他們所說的 "真實時間"。增加負閏秒可能會導致問題,所以有人建議將世界時鐘從太陽時轉移到原子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