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顯然阻擋不住網友的吃瓜熱情:什麼是刷掌支付?和刷臉有什麼區別?安全性怎麼樣?隱私問題如何解決?......

對此,AI掘金志采訪瞭業內專傢,從他們那裡得到瞭關於刷掌支付的幾個“秘密”。

刷臉還是刷掌,這是一個問題

“刷掌和刷臉其實是一樣的邏輯,都是利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實現無感支付的一種手段。”某從事生物識別行業的人士告訴AI掘金志。

所謂刷掌支付,主要采用的是“掌紋識別技術”,其技術原理大致如下:

通過采集掌紋樣本進行特征提取,然後將提取的掌紋特征存入數據庫,留待與被分類樣本進行匹配。前端設備在提取到掌紋特征之後,系統將其與數據庫裡的數據進行配對,配對成功即可完成支付。

建立數據庫主要分三步,即掌紋圖像采集、預處理以及特征提取。

1、掌紋圖像采集:利用某種數字設備實現把掌紋轉換成可以用計算機處理的矩陣數據。一般采集的都是二維灰度圖像;

2、預處理:對采集的掌紋圖像進行初步處理,比如去除噪聲以提高清晰度,對對輸入測量引起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退化現象進行復原,並對圖像進行歸一化處理等,方便後續操作;

3、特征提取:對預處理完畢的數據進行特征提取和選擇,把數據從模式空間轉換到特征子空間,使得在特征空間中,數據具有很好的區分能力。

雖然看起來復雜,但該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有足夠的數據,從技術上實現“刷掌支付”並不難。

“就像刷臉支付一樣,刷掌支付以掌紋特征為判斷依據,但地理位置、手機尾號及個人賬號等信息都可以將系統篩選的數據縮小范圍,提高配對效率。”

比起刷臉支付,刷掌支付在安全性上更加可靠。

AI掘金志瞭解到,掌紋識別的信息主要有兩種:一是掌紋,即手掌的紋路;二是掌靜脈。

掌靜脈信息是指利用紅外線照射手掌,靜脈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對波長760nm附近的近紅外線會有吸收,導致靜脈部分的反射較少,在影像上產生的靜脈圖案。

在采用掌靜脈信息進行身份認證時,隻有活體手掌才能獲取靜脈圖像特征,這種特征限制瞭造假的可能,因此安全系數很高。

“通過掌紋識別身份的難度比起人的面部特征要大一些,但更安全。刷臉支付的推廣並不順利,因為人們非常註重隱私,相對而言,刷掌支付或許是一個可替代的選擇。”

刷掌支付並非新事物

早在2014年, 支付寶就展示過相關的以生物特征識別為核心的支付技術,包括人臉、聲紋、掌紋等等,並且推出瞭“KungFu”,後來“人臉識別”破圈,“刷臉支付”成為新的支付手段。

2015年,原四川攀枝花市商業銀行推出全國首臺掌靜脈識別銀行自助機,用戶可選取“掌靜脈”識別模式,輸入手機號,經過紅外線掃描出掌靜脈,輸入密碼後即可辦理存取款業務。

2019年,LG推出瞭一款型號為G8S ThinQ的掌紋解鎖手機,用戶可通過手掌中靜脈的形狀、厚度等特征解鎖手機。

國外電商巨頭亞馬遜在2016年開始相關研究,並於去年9月發佈瞭手掌掌紋識別技術Amazon One,該技術最初應用於實體零售店的繳費環節。

今年年初,亞馬遜在美國西雅圖3個無現金Amazon Go門店試點使用瞭新型手掌識別支付技術“Amazon One”,消費者將掌紋和支付卡或亞馬遜賬戶綁定後就可以掃手掌支付。

近一個月來,亞馬遜開始嘗試推廣其掌紋支付,如果用戶在亞馬遜無人商店註冊自己的掌紋並將其關聯至亞馬遜帳號,那麼可以獲得大約10美元的優惠券。

亞馬遜實體零售業務副總裁Dilip Kumar表示,之所以選擇掌紋識別,而不是面部識別等方案,是因其具有更顯著的隱私優勢,因為很難通過掌紋來確定一個人的身份,且用戶必須貼近設備和做出有意義的手勢才能啟用。

事實上,不論是亞馬遜還是騰訊,作為支付巨頭,對刷掌支付的重視,根本上是基於支付方式變化的提前佈局。

生物特征識別對於支付的安全性來講愈發重要,這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比如,可以通過支付設備覆蓋更多的賣傢,也可搜集更多用戶信息,利用大數據來發展其他業務。

不過,即便“刷掌支付”在安全性上具備優勢,但要實現落地甚至大規模推廣卻仍頗有難度。

壓在刷掌支付頭上的“三座大山”

“這個技術目前還看不到大規模應用的價值。”該業內人士表示,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數據的問題。

掌紋識別需要采集人的生物特征信息,這些信息並不容易獲得,一因為是人們保護隱私的意識在增強,二是國傢層面對於企業采集個人信息的政策在收緊。

2020年12月,天津市出臺《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禁止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在相關的法律中,隻有指紋是被認可的,而央行允許人臉進行支付,是建立在國傢已經有以身份證為基礎的指紋庫和身份證照片可以做真實身份核驗的基礎之上。”

因此,在不能進行大規模采集數據樣本的情況下,掌紋識別技術的規模化驗證就存在問題,並且無法建立起數據庫,很難進行大規模推廣。

其次是安全性問題。

“刷掌支付”雖然比刷臉支付更加安全可靠,但在其之上還有更加安全可靠的指紋和指靜脈以及虹膜的技術。

這兩種技術在法律層面合規,采集數據相對容易,並且已經在多個場景,比如手機解鎖、門禁等實現應用,其發展前景更好。

最後是實際應用問題。

“手機 Touch ID和 Face ID的普及,讓企業能夠更加方便地采集信息,建立指紋和人臉數據庫,但沒有相應的產品能夠實現采集掌紋信息的功能。”

換句話說,即便企業采集生物特征信息成為可能,但要如何去采集那麼多的數據,難度非常之大。因為掌紋采集需要“註冊手掌”,目前並沒有現象級的產品和應用吸引人們註冊,推廣成本非常大。

“即便建立起掌紋庫,“刷掌支付”也隻能是作為一個非強制的便捷服務。”該業內人士表示。

在已經有人臉和指紋代表著真實個人身份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個人金融賬戶安全的警惕性很強,很難選擇“刷掌支付”作為主要支付方式。

所以,從技術、安全性、立法合規性以及具體應用推廣等諸多方面看,“刷掌支付”都存在著諸多難點和問題,雖然不啻為一種技術創新,但實際應用前景並不樂觀。

“這應該是大公司做的技術儲備,而非戰略部署。”該業內人士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