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發起這項實驗的謝爾蓋-卡法諾夫博士說。"我們的結果毫不含糊地駁斥瞭另一小組所聲稱的靜電場效應的說法。這讓我們重新站穩腳跟,有助於維護該學科的健康發展"。
實驗小組還包括Ilia Golokolenov, Andrew Guthrie, Yuri Pashkin, 和Viktor Tsepelin,他們的結論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當某些金屬被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時,它們的電阻就會消失--這種驚人的物理現象被稱為超導性。許多金屬,包括實驗中使用的釩,已知在足夠低的溫度下表現出超導性。
幾十年來,人們認為超導體的超低電阻應該使它們實際上不受靜態電場的影響,因為電荷載體可以很容易地安排自己以補償任何外部電場。
因此,當最近的一些出版物聲稱足夠強的靜電場可以影響納米級結構的超導體時,物理學界感到震驚,並試圖用相應的新物理學來解釋這種新效應。相關效應在半導體行業的運用中是眾所周知的,並且被看做是整個行業的基礎。
蘭卡斯特團隊將一個類似的納米級裝置嵌入到一個微波腔中,使他們能夠在比以前研究的更短的時間尺度上研究所謂的靜電現象。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研究小組可以看到腔體中的噪音和能量損失明顯增加 - 這些特性與設備溫度密切相關。他們提出,在強電場下,高能電子可以 "跳 "入超導體,提高溫度,從而增加耗散。
這個簡單的現象可以簡潔地解釋納米級結構中 "靜電場效應"的起源,而不需要引入任何新的物理學知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