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傢一直在研究2014年猶他州大升梯國傢紀念區南部發現的這批集體死亡的霸王龍化石,對化石骨骼和周圍巖石的分析表明,這些恐龍是同時死亡的,而不是從其他地方被水流等沖擊過來的。
古生物學傢一直在研究2014年在猶他州南部發現的霸王龍集體死亡地點。圖為:猶他州大升梯國傢紀念區南部發現的一隻霸王龍化石。
這批霸王龍集群死亡化石由美國土地管理局的古生物學傢艾倫·提圖斯(Alan Titus)於2014年首次發現的,由於那裡化石發現量巨大,遺址至今仍在為科學傢挖掘研究。
除瞭霸王龍化石,在化石挖掘現場工作的古生物學傢還發現瞭另外兩種恐龍,以及一具近乎完整的幼年鱷魚骨架,七種海龜化石,以及包括鰩魚在內的多種魚類化石。但是科學傢們表示,與霸王龍不同的是,這些動物並不是同時死亡的。
猶他州霸王龍集群死亡的化石挖掘地點
關於霸王龍可能是群居性食肉動物的說法最早在20年前提出,當時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一個化石挖掘地點,古生物學傢發現瞭十多隻霸王龍化石,它們被埋葬在一起;隨後科學傢在蒙大拿州發現瞭第二個霸王龍集群死亡的地點,猶他州發現的是第三個。
盡管證據越來越多,但許多科學傢對這一觀點提出瞭質疑,認為霸王龍根本不具備復雜社會交往所需的智力。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恐龍館長約瑟夫·塞提奇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需要瞭解霸王龍的行為方式,這需要非常有力的證據。他認為猶他州發現的霸王龍集群死亡地點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證據。
然而,生物學傢克裡斯蒂·柯裡·羅傑斯認為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論證霸王龍是群居的,但要找到確切的證據表明這些霸王龍是生活在一起的,這有點困難。因為有可能這些動物隻是在缺乏食物的時候聚在瞭一個地方,而不是真正的群居生活在一起。
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至15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瞭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包括霸王龍在內的非鳥恐龍全部滅絕,鳥類也幾乎損失殆盡,白堊紀滅絕事件消滅瞭當時地球上約75%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