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標題:新的世界紀錄!中國科大成功實現500公裡量級現場無中繼光纖量子密鑰分發

其中,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保證瞭QKD的無條件安全性,而未知量子態的不可克隆性,也使得QKD不能像經典光通信那樣,通過光放大對傳輸進行中繼,因此實際應用中QKD的傳輸距離受到光纖損耗的限制。

同時,相比傳統協議,TF-QKD協議具有密鑰率隨信道透過率的平方根尺度下降的優勢,所以特別適合遠距離QKD。

據瞭解,此前,潘建偉團隊已在實驗室內實現超500公裡TF-QKD的驗證。然而,實際場景和實驗室環境還是區別很大的,在實際場景下實現TF-QKD是極其困難的:

·實驗室內溫度、振動以及人活動引起的聲音等噪聲都可以被有效隔離,但現場環境中這些是不可避免的;

·由於晝夜溫度起伏引起的熱脹冷縮效應,現場光纜一天的長度變化總量,比實驗室光纖高兩個數量級,相應的長度和偏振變化速率,也比實驗室光纖快兩到三個數量級;

·現場光纜的損耗要高於實驗室光纖,即使對現場光纜的各個連接點進行優化,損耗依然比實驗室光纖高約10%;

·除此之外,由於現場光纜每根纖芯承載著不同的業務,同一光纜中的不同光纖所傳輸的信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相互串擾,這種串擾引起的噪聲,比單光子探測器的本底噪聲高兩個數量級以上。

潘建偉團隊基於王向斌提出的SNS-TF-QKD(“發送-不發送”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發展時頻傳輸技術和激光註入鎖定技術,將現場相隔幾百公裡的兩個獨立激光器的波長鎖定為相同;隨後,針對現場復雜的鏈路環境,開發瞭光纖長度及偏振變化實時補償系統;此外,對於現場光纜中其他業務的串擾,研究團隊精心設計瞭QKD光源的波長,並通過窄帶濾波將串擾噪聲濾除;最後結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制的高計數率低噪聲單光子探測器,在現場將無中繼光纖QKD的安全成碼距離推至500公裡以上。

該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被選為編輯推薦文章)和《自然·光子學》上,並被APS下屬網站Physics SYNOPSIS欄目和英國《新科學傢》報道。

其成功創造瞭現場光纖無中繼QKD最遠距離新的世界紀錄,在超過500公裡的光纖成碼率打破瞭傳統無中繼QKD所限定的成碼率極限,即超過瞭理想的探測裝置(探測器效率為100%)下的無中繼QKD成碼極限。

除此之外,上述的工作在實際環境中證明瞭TF-QKD的可行性,並為實現長距離光纖量子網絡鋪平瞭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