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消息可查,被所謂“門衛簽收”,網購手機卻不翼而飛?!“幽靈包裹”牽出上億元大案
01
有物流信息卻遲遲收不到貨?小心,這是詐騙!
2019年3月,無錫市公安局梁溪分局的民警接到一個報警電話,電話那頭的林先生說,自己網購的一部手機丟失瞭。
根據商傢提供的快遞單號,3月21日,林先生查詢到包裹在下午3點50分被門衛代收。林先生馬上到門衛處領取包裹,然而門衛卻說並沒有簽收。
林先生又聯系購物平臺,結果也不回信息。無奈之下,林先生選擇瞭報警。通過現場調查和視頻排查,民警首先排除瞭包裹被冒領的可能。而且,快遞公司的說法也和之前一致,他們根本就沒有收到過這個包裹。
警方立即撥打瞭快遞信息中顯示的賣傢電話,已經無法撥通。而在購物平臺中,林先生購買手機的網店也消失不見瞭。不過根據林先生的付款信息,警方還是追蹤到瞭錢款的去向。
警方認為,林先生遭遇的是典型的網絡詐騙案件。在對各地類似案件進行串並偵查之後,他們發現,全國各地已有十多位受害人到公安機關報案,他們都遭遇瞭和林先生類似的網絡購物詐騙。
不存在貨物,為什麼會存在真實的快遞單號和物流信息呢?無錫警方決定從這些蹊蹺的快遞單號展開調查。很快,他們就有瞭一個驚人的發現。
偵查員還發現,這些空包網站有著相似的操作界面,唯一的功能就是販賣空包單號。而大量空包單號都指向瞭廣西的張某華和廣東的王某亮。
2020年6月10日,根據公安部“凈網2020”專項行動的統一部署,無錫警方在全國15個城市同步展開收網行動,廣東的王某亮落網。
就是這樣一個文化程度不高,自稱平時做小買賣的人,在短短一段時間內,非法聚斂的財富已經達到瞭驚人的程度。
在這場收網行動中,警方共抓捕瞭40餘名涉案人員,王某亮交代,他總共搭建瞭一千多個空包網站。
另一團夥頭目張某華與王某亮有著類似的經歷,作案手法也基本一致。兩人經手販賣的快遞單號超過瞭6億條,年交易量過億元。在此案中,張某華與王某亮利用空包單號完成虛假發貨,將相應的資金偽裝成電商平臺消費,來為跨境賭博公司充值。
02
銀行卡、電話卡、支付寶、微信
切莫買賣這“詐騙四件套”
電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手機卡和銀行卡。那麼這些實名制的電話卡和銀行卡又是誰的?從哪兒來?
2020年10月14日,湖北省黃石市的一所高校內,學生劉生(化名)突然遭到瞭陳沖(化名)幾個人的威脅和毆打。經過警方詢問,起因竟然是因為劉生沒有按照約定辦理電話卡。僅僅因為一張電話卡,就要大打出手嗎?民警意識到,這起事件很有可能與非法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的犯罪有關聯。
原來,劉生在一個月前認識瞭陳沖,稱以劉生的身份證,辦理銀行卡、電話卡就能有700元的收入,他十分心動。於是就和同學一起,分別辦理瞭兩張銀行卡和一張電話卡。
幾天後,陳沖帶幾名學生來到附近的賓館,一名有紋身的黃發男子拿出幾部手機,讓劉生等人把辦好的電話卡插入手機激活,再與自己的社交支付賬戶進行綁定。這讓劉生察覺到不對勁,於是找借口離開瞭酒店。於是才有瞭之後的毆打事件。
警方調查發現,僅陳沖所在的學校,就有7名同學,以每套500元至700元不等的價格,將自己辦理的電話卡和銀行卡,出售給瞭紋身男子。
紋身男子叫章剛(化名),警方梳理出瞭一個以章剛為中心的販賣電話卡和銀行卡的團夥組織結構,章剛發展學生陳沖、許靜嵩、社會青年亦浦等人成為自己的下線,為自己尋找賣傢。
一套卡包含兩張不同銀行的銀行卡和一張電話卡,開通兩張銀行卡的網絡銀行業務,綁定好實名電話卡,並人臉識別認證後才算成功。每成功開通一套卡,章剛付給下線1000元報酬,而下線通常會付給賣卡人500元到700元不等。
將章剛抓獲歸案後,他交代瞭自己的上線叫許韜。每次章剛都會按照許韜的交代,把銀行卡郵寄到一個固定地址。在確定瞭所有出售銀行卡的人員之後,警方也追查到這些銀行卡涉及到瞭多起電信詐騙案件。後續,許韜在武漢某小區被警方抓獲。
“實名不實人”的電話卡、銀行卡不但被犯罪分子用來進行電信詐騙,還會被用來進行網絡販毒、網絡賭博等犯罪,贓款通過這些銀行卡在不同支付渠道中快速轉移,甚至流向境外,案發後追回難度很大。2021年3月23日,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人民法院進行瞭庭審。
半小時觀察:莫貪小利做“幫兇”!
電信詐騙案高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遏制詐騙“咽喉”的“兩卡”沒有管住。騙子用這些收購的實名手機卡撥打電話實施詐騙,或者是被害人將錢款打進這些“幽靈卡”內,即使警方追查到此賬戶,由於是購買的銀行卡,不法分子的真實身份也難以核實;而不法分子施展瞭一系列螞蟻搬傢式的乾坤大挪移後,非法資金就這樣被“合法化”。
面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新動向,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相關部門也要讓管理規定長出“牙齒”,手機卡、銀行卡辦理、使用全程加強監管。而公眾還需增強法律意識,不要貪小便宜向他人出售個人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將會帶來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