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巖松對話天問一號總設計師 未來火星上的事還可以聊得更多!

為什麼選擇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著陸

白巖松:為什麼選擇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著陸,有一點我很好奇,這底下有水,為我們將來帶人上火星已經做相關的準備,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張榮橋:我們選擇在烏托邦平原南部來進行著陸,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要保證著陸安全,烏托邦平原相對平緩,因為我們畢竟是第一次去,安全著陸是我們後續開展科學研究的前提;第二個是從科學探測的意義角度考慮,我們著陸點附近應該是古海洋與陸地的交接面,這一附近開展科學探測的意義潛力巨大,所以綜合考量選定這個點。您問這個地點有沒有水,不知道,有沒有我們去探完再說。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在火星待3個月

白巖松:這次著陸之後,我們的任務是90個火星日,92個地球日,有網友說,為什麼設計的這麼短,是我們的能量或者說電池或者說續航能力不夠?

張榮橋:一次發射任務,既要實現環繞,又要實現著陸,還要實現巡視。3個月的時間設計是綜合考量的結果。第一次去隻有一個環繞器,它探測獲得的科學數據量很大,但車體那麼小,註定瞭它跟地面通信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它的科學探測數據就需要通過環繞器進行中繼傳輸到地面來。

環繞器既要兼顧火星車的中繼,還要在差不多兩年之內要把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覆蓋,要對整個火星全球的地形地貌、相關的空間環境、內部的結構等進行探測。就是說火星車著陸之後前3個月所有的載荷都開機,所有的探測數據都得到瞭。通過環繞器傳輸回來之後,把接下來的時間就讓給環繞器去開展全球環繞探測。

為什麼要去火星?

白巖松:對於為什麼要去火星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張榮橋:就我個人來講為什麼去火星,那就是提升人類的自身的能力。我們必須通過這些重大的前瞻性的科學探索活動,來提升我們的技術,培養人才,提升我們對未知世界的認知。所以總結成一句話的話那就是,提升我們人類的自身知識,從國傢角度來講,就是要提升國傢的能力。

這次著陸怎麼樣打幾分

白巖松:我相信在你們原定設計火星上著陸的時候,一定有一個最理想的狀態,如果把那個理想的狀態比作十環的話,今天打到瞭幾環?

張榮橋:應該說不低於十環。著陸火星應該說是我們這次任務最關鍵,也是風險最大的一個環節。從今天凌晨1點鐘開始實施最後的著陸過程到早晨7時18分成功著陸,這一過程當中環節非常多,可以這麼講,堪稱像教科書那樣的精準和順暢。

火星移民能否實現?

白巖松:科幻小說裡經常提到火星移民計劃,您覺得大概多久能實現?

張榮橋:對於火星移民這件事,一定要科學的看。移民火星我認為作為科學幻想可以,但是說談火星移民工程,我就覺得是不科學的。如果我們有改造火星的能力,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花點時間精力把我們的地球打理得更好?火星的環境跟地球相比差遠瞭,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沒有,溫度跟我們地球相比更為惡劣,我們人的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難以保證。

張榮橋回應落淚:眼淚有甜有咸

白巖松:在現場很多您的同仁都顯得很平靜,甚至很鎮定,但是您哭瞭,眼淚裡頭是什麼?

張榮橋:據我所知,我們在場的絕大多數同志都流下瞭眼淚。眼淚有兩種成分:一是激動,因為我們經過瞭6年的研制生產,在發射場堅持瞭110多天,發射完之後又飛行瞭202天,之後在環火軌道又日夜堅守瞭93天,為的就是我們今天的成功著陸,這個目標我們如期實現,這也是我們完成瞭對國傢的承諾。

另一個是釋放,這麼多年為瞭一個目標,我們全體的研制成員們承擔瞭巨大的壓力,成功瞭之後得以釋放,所以眼淚有甜有咸。

下一步怎麼走?

白巖松:大傢會覺得天問一號”已經成功著陸,離最後的完成隻剩一步之遙瞭,“天問二號”是不是已經在你們的工作當中瞭?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張榮橋: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就是要開展從火星采樣返回的先期關鍵技術研究,進一步夯實我們從火星采樣返回來的關鍵性技術,坦誠講如果是今天國傢給錢讓我們幹這件事,我們幹不起來,因為還有很多空白技術,我們需要拿出兩到三年的時間,把這些核心技術解決掉,然後才進入工程研制。

張榮橋:我們已經有瞭一個叫行星探測,已經列入國傢未來的發展規劃,正在推動立項,在這個行星探測重大專項裡面,我們有一系列的協調性的項目安排,今天“天問一號”之後,我們的“天問二號”就是去采樣並返回,接下來“天問三號”“天問四號”我們會陸續命名在火星采樣返回以及木星系探測當中。這些項目一旦得到國傢的批準,我們會按照我們中國速度,爭取盡早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