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00px-2019-04-25_(159)_Taraxacum_officinale_(common_dandelion)_at_Haltgraben,_Frankenfels,_Austria.jpg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查瞭種子的行為,並試圖確定它們如何能夠在空中停留如此長的時間。讓一顆蒲公英種子飛行相當長的距離並不需要太多,研究顯示,附著在每顆小種子上的冠毛利用一種自然界中從未記錄過的飛行方式。

蒲公英的種子可以飛出不可思議的距離,盡管它們微小的像降落傘一樣的絨球被吹散瞭。這種形狀似乎不利於捕捉空氣,因為大部分空氣應該隻是通過它,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冠毛實際上創造瞭一個非常特殊的自己的“空氣泡”。

SVR-visualization-of-the-wake-of-10-freely-flying-dandelion-seeds-a-j-Each-image_Q320.jpg

當空氣經過時,在降落傘形狀的絨球周圍的空間裡產生瞭一個環形“氣泡”,現在被稱為 "分離渦旋環"。它的重要性足以讓它增加每顆種子的阻力,讓風抓住種子並帶著它們走很遠的距離。

“這種新發現的氣泡形式--科學傢們將其命名為分離渦旋環--在物理上與冠毛分離,並由流經它的空氣穩定下來,”新論文附帶的一份新聞稿解釋道。“流過的空氣量,對於保持氣泡穩定並在飛行中直接高於種子至關重要,由冠毛的間距精確控制。冠毛‘降落傘’的這種飛行機制支撐著種子的穩定飛行。”

d41586-018-07032-6_16202372.jpg

研究人員表示,有縫隙的冠毛的捕風能力實際上是現代降落傘設計效率的四倍。愛丁堡大學的Cathal Cummins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仔細觀察大自然中的巧妙結構--比如蒲公英的‘降落傘’--可以發現新的見解。我們發現瞭一種自然的飛行解決方案,將材料和能源成本降到最低,這可以應用於可持續技術的工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