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日漸稀疏的頭頂,悲傷之餘不禁發出一聲靈魂拷問:難道隻有人類才有這樣悲慘的命運嗎?
怎樣才算脫“發”?
首先,如果將“脫發”定義為脫的是全身的毛發,那麼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脫發的悲慘命運共同體。沒錯,甚至是海豚和鯨,它們多少都有點毛發,雖然很不起眼。
在所有的鯨類中,座頭鯨的毛囊是最明顯的。你不用仔細看,一眼掃過去就能看到座頭鯨頭部的一堆疙瘩,那些疙瘩就是超大的毛囊,這一特征也是辨別座頭鯨的方法之一。
上面這張圖是座頭鯨頭部的毛囊特寫圖,這些高爾夫球大小的凸起就是毛囊,也稱為結節。這些結節與龐大的神經網絡相連。
100多個結節上面都有毛發,也就是說一頭鯨魚大概有一百來根毛發。這些毛發並不是座頭鯨的頭發,而是胡須。
目前,科學傢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這些結節上的毛發有什麼用。這些結節的排列不是隨機的,而是有規律的,基於此,一些研究認為座頭鯨的毛發是用來監測水中的低聲波。有些則認為這些結節起到流體力學的作用,突起類似於高爾夫球上不平的表面,可以在鯨魚遊動的時候減少阻力,但是這些都是推測。
動物也會脫發到禿頂嗎?
回到問題,如果將“脫發”定義為脫的是頭頂的毛發,而且是遺傳性的脫發,在這個限制條件下,考慮毛發位置以及脫發因素,有和人類相似的動物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多。這其中主要是靈長類動物,比如下面的短尾獼猴。
你看,才不到5歲,這隻獼猴的頭頂就開始有脫發的跡象瞭,到瞭7歲,就已經禿瞭一大半瞭。不過短尾獼猴的壽命沒人類長,大約隻有30歲。短尾獼猴的7歲相當於人類的25-30歲左右。由此可見,人類並不是有中年危機的唯一物種。
幾乎所有的短尾獼猴,包括雌性和雄性都會出現和人類一樣的遺傳性禿頭現象,無一幸免。對於雌性短尾獼猴,它們在懷孕時可能會脫發,人類女性在懷孕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體內的黃體酮水平升高。
再看看上圖短尾獼猴的脫發速度,對比人類來看,簡直過猶不及。
正因為短尾獼猴有脫發禿頂的現象,而且禿頂原因一模一樣,科學傢得以把它作為研究人類禿頂的動物模型,用各種方法、各種藥物對其進行測試,試圖讓脫發禿頂的獼猴再生頭發。
在早期的一個研究中,科學傢對上圖這隻中年謝頂的短尾獼猴進行瞭治療,局部應用米諾地爾成功誘導瞭禿頂毛發的再生。當然,這種頭發再生並不是完美的(要是完美的,那禿頂的年輕人就不用焦慮瞭),不能完全恢復到年輕時的濃密頭發,隻是讓腦袋看起來沒那麼耀眼罷瞭。
因為有動物實驗作為基礎,才得以進行下一步的臨床試驗,這也是動物模型的意義所在。
除瞭短尾獼猴,會禿頂的還有恒河猴。
恒河猴的脫發現象 圖源:researchgate
但並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有類似的中年危機,因為還有一些它們天生就是禿頭,比如下圖這隻赤禿猴。
又比如這隻黑白檉柳猴。
扯遠點,天生禿頭的還能把禿鷲給算上。
因此,隻要從小到大一直禿,就不會有所謂的中年危機。這大概就是天生禿的好處吧!
好好一個頭,怎麼說禿就禿瞭?
從進化的角度看,人的頭發屬於毛的遺留物。如果非要說什麼生理作用,應該也就是保暖、擋住頭頂的紫外線瞭。對於其它哺乳動物來說,毛發的作用很多,比如保暖、偽裝、甚至保護自己(刺蝟的刺是異化的毛發)。但對於人來說,頭發的保暖、擋紫外線的作用不大,畢竟,人還可以戴帽子。
光頭猛男佈魯斯威利斯發際線進化史圖源:europe 1
除瞭生理作用,人的頭發還有社交的功能。頭發茂密的男性往往更具有性吸引力,找到伴侶的概率也更高。
當然也有人會覺得光頭比較有氣概,比如虎膽龍威裡的佈魯斯威利斯,雖然沒頭發,但至少看起來是個真男人!
脫發的原因有多種,最主要的是激素、遺傳、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需要註意的是,一些健康問題也會導致脫發。有時候,脫發隻是其他疾病引發的一個癥狀,比如多囊卵巢綜癥,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脫發。
有時,變禿並不意味著變強,還可能變弱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