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個人已無法準確識別AI生成的藝術品,他們常常會將代表性藝術作品與人類聯系起來,將抽象藝術作品與機器聯系起來。
代表性藝術作品顯然源於現實生活,因此傾向於刻畫現實世界中的某些事物,例如人、田野或建築物;而抽象藝術作品並不試圖反映現實,因此人們傾向於將其與機器聯系起來。而事實上最好的抽象藝術作品源於強烈的人類情感,最著名的要數巴勃羅·畢加索和馬克·羅斯科的畫作。
研究發現,人們獲得的創作者的信息,即瞭解到作品是由人類還是AI創作,會對其評估和接受該幅作品產生影響。如果畫作是由計算機創建的,則它們的評估價值往往會更低。即便如此,AI畫作的市場價格近年來正在不斷的水漲船高。
在2018年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中,佳士得拍賣行以43.25萬美元的高價賣出瞭AI繪制的肖像。這幅AI畫作是由巴黎的一個3人小組創建的,他們使用“對抗性生成網絡(GAN)”將14世紀至15世紀之間繪制的1.5萬張肖像存儲到算法中。GAN通過使兩種算法相互對立來工作,以嘗試創建具有說服力的真實世界表達。
除此之外,由美國馬裡蘭大學、字節跳動AI實驗室和Adobe公司研究人員聯合創建的另一種名為PaintBot的算法,則對維米爾和梵高等藝術大師的作品進行瞭細致的研究,並學會瞭復制他們的作品。
PaintBot算法使用深度學習技術來掌握每位藝術傢將筆刷放在畫佈上的方式,模仿筆觸的顏色、密度和大小。一旦熟練掌握給定的方法,AI不僅可以復制不同藝術傢的作品,而且可以根據所選畫傢的獨特風格創作出新作品。
AI畫作雖已賣出數十萬美元的高價,但創造力和創造過程是人類仍然占據優勢的最後一個前沿領域。不過,該項研究的作者認為,離計算機學會畫出使人類產生情感共鳴的隨機且不可預測的藝術作品,應該不是太遙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