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在英國發現的B.1.1.7變異已經被確定比大流行新冠病毒SARS-CoV-2的早期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傳播。根據一些初步證據,它可能會誘發更嚴重的疾病。

截止到目前,攜帶E484K的B.1.1.7變種顯得非常少見。當地時間周一,英國公共衛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在一份技術簡報中報告稱,在檢測的20多萬份病毒中僅在11份B.1.1.7變異中檢測到瞭E484K病毒。目前,尚不清楚這種變異體是會迅速發展成為種群中的主導,或是會消亡。初步的實驗室實驗表明,這種單獨的變異以及這種變異在B.1.1.7中的存在可能有助於病毒逃避免疫反應。但對於這個觀點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臨床數據來支持。

然而毫無疑問的是,B.1.1.7的新變異再次表明,大流行新冠病毒並沒有試圖戰勝我們,因為許多疫苗已經證明它們可以阻止感染和預防嚴重疾病。然而如果人類繼續讓該病毒在我們中間蔓延那麼該病毒將有足夠的機會提高其致病和躲避疫苗的能力,並且還將利用這些能力。研究結果再次強調,在開展疫苗接種工作期間,人們仍必須繼續使用經過驗證的預防措施--保持社交距離、佩戴口罩、註意手部清潔、保持良好通風及避免人群和封閉區域。

事實上,考慮到目前大流行的狀況和人類對病毒的瞭解,一些研究人員指出,在B.1.1.7中發現E484K並不令人驚訝。這可能隻是個時間問題。

變體

B.1.1.7首次登上全球頭條則是在12月初,當時英國研究人員意識到,在短短幾周內該病毒的病例比例變得越來越大。進一步的數據和分析支持瞭最初的擔憂,即它似乎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盡管研究仍在進行中,但一些估計認為,它的傳染性比早期的SARS-CoV-2菌株要高出50%左右。此後,包括美國在內的70多個國傢都發現瞭這種病毒。美CDC估計,B.1.1.7可能會在3月份成為在其國內傳播的主要菌株。

這種快速傳播的變種首先被發現攜帶瞭23個變異,其中有三個尤其令人擔憂。這三種物質都存在於病毒的刺突蛋白中,這是病毒球形粒子中突出的典型的棒狀蛋白。這種病毒利用它的尖刺附著並進入細胞從而引發感染。B.1.1.7的突起變異中至少有兩種,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N501Y,它被認為有助於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

當B.1.1.7入侵英國時,另外兩種有關的變種則在南半球出現並到來:在南非的501Y.V2/ B.1.351和在巴西的P.1變種。這兩種變體都可能能夠逃避感染早期病毒株或現有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反應,這意味著接種過COVID-19疫苗或從COVID-19中恢復的人仍可能非常容易受到這些變體的感染。兩種變體在它們的刺突蛋白中都攜帶有E484K變異。

變異位於刺突蛋白的一個關鍵區域,稱為受體結合域(RBD)。RBD直接跟人類細胞上的一種叫做ACE2的蛋白質受體結合。刺突的RBD跟ACE2結合是導致感染的原因。由於RBD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所以它是最有效的抗體--中和抗體的首要目標。如果一種抗體粘附在RBD上,那麼它可以阻止病毒跟ACE2結合並感染細胞。相反,RBD的變異會拋出抗體從而使一度有效的免疫反應失效。

變異混搭

實驗室初步研究表明,在氨基酸位置484的RBD蛋白編碼變異最容易躲避COVID-19患者的抗體。特異性變異E484K將484位的谷氨酸(E)轉化為賴氨酸(K),從而使抗體的效力降低瞭十倍。當研究人員將攜帶E484K的刺突蛋白跟接種兩種mRNA疫苗的人的抗體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瞭類似的中和效力下降現象。

同樣,來自一項尚未經過同行評議的具有重大警告的研究表明,B.1.1.7的刺突蛋白中加入E484K變異可能意味著目前的疫苗將不那麼有效。該研究使用瞭攜帶抗體的血液,這些血液來自於隻註射瞭兩劑輝瑞/BioNTech mRNA疫苗第一劑的人。跟此前一樣,E484K的存在意味著它需要更高的抗體水平來中和病毒。然而值得註意的是,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抗體水平會變得更高。

好消息是,這兩種mRNA疫苗在預防COVID-19方面都非常有效,約95%。即使狡猾的變異疫苗降低瞭藥效,專傢們預計--就目前而言--疫苗仍具有保護作用,特別是針對嚴重疾病。但E484K病毒現在在三種最令人關註的新冠病毒變體中都出現瞭,這表明這種變體擁有一些優勢。隻要我們仍允許病毒傳播它就會繼續獲得這種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