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黑洞,通常分為旋轉不帶電荷的黑洞、不旋轉帶電荷黑洞、旋轉不帶電荷黑洞、一般黑洞。

而該研究涉及到不旋轉帶電荷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這兩種黑洞除瞭質量存在差異之外,關鍵的區別還在於黑洞中心到“視界”的距離,這一距離被稱為“徑向距離”。

對於一般黑洞而言,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通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均不能穿出視界或是反射,因此又稱視界為單向膜,即便是光也無法逃脫。

當然,黑洞中心到視界的徑向距離取決於黑洞自身的質量,這也是當人進入黑洞後能否存活的關鍵。對於一個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徑向距離將不會超過2英裡(3.2公裡)。

相比之下,我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它的視界半徑為730萬英裡。

因此,當落入恒星大小的黑洞時,由於徑向距離太小,距離黑洞中心更近。因此,進入黑洞時的引力就會相當大,這意味著如果腳先進入黑洞視界,頭部和腳部之間的拉力會相差1000億倍,人可能會被拉成長條狀,甚至撕碎。

如果當人進入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時,由於徑向距離很大,這也會導致視界的引力沒有那麼巨大,從而使人能夠安全的進入黑洞視界。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多數黑洞都有吸積盤,這些吸積盤大多由氣體、塵埃等物質組成,其溫度和輻射往往也十分的高。因此,人類想要進入此類黑洞並不容易。

當然,為瞭能夠安全地進入黑洞,首選需要尋找一個完全孤立、沒有吸積盤的超大質量黑洞。不過,當進入黑洞視界,進入者可能將永遠待在黑洞之內,甚至無法向外界發出任何消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