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自:KAIST)
這套裝置還可通過藍牙芯片與智能機 App 進行無線交互(比如套用可量身定制的模式編程),不過在走向實際臨床應用之前,科學傢們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新的進展是,KAIST 團隊已經將無線能量收集器和線圈天線結合到瞭一起,能夠捕獲穿透皮膚的無害脈沖(交變磁場),從而實現為小型植入物的電池進行充電的目的。
配圖 - 1:系統設計與工作原理
研究負責人 Jae-Woong Jeong 教授稱,得益於此,患者無需經歷痛苦的手術,便可為即將耗盡的植入物電池補充能量。對於需要長期調節神經行為的慢性患者來說,這顯然是一個福音。
此外 KAIST 研究團隊相信,基本相同的技術也可應用於其它類型的植入物,比如深腦刺激、以及心臟和胃腸起搏器,以減輕慢性病患者的長期使用負擔。
配圖 - 5:人腦植入裝置與無線交互系統的概念演示
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已經在註射瞭可卡因的小鼠身上進行進行瞭實驗,證實瞭腦植入物可移植由可卡因誘發的某些行為。隨著研究的深入,這項技術或可用於更多神經疾病的治療。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原標題為《Soft subdermal implant capable of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and programmable controls for applications in optogenetics》。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