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有機會獲得該開源項目公司贈送的紀念 T 恤、AI 書籍、在線算力卡等禮物。
一位開發者在收到活動私信後,曝光瞭這一行為並指責其違背開源精神。隨後該事件不斷發酵,招致眾多開發者瘋狂吐槽,該平臺最後不得不取消瞭該活動。
不難想象,“有償刷星”活動引起開發者們的如此反感,因為此前早有先例。早在 2019 年 8 月,韓國最大的無線通信提供商 SK Telecom 就搞瞭一場類似的營銷活動——為開源項目點擊 Star,截圖可免費獲得商品禮券。
這款開源項目名為 Metatron Discovery,是一個維護瞭 5 年的實時數據分析應用程序。通過該活動,項目額外獲得瞭約 2500 個 Star。(知乎網友認為,GitHub 上的 1000Star,相當於知乎的 50 萬關註)。
不過沒多久,這場營銷活動就招來瞭一片罵聲。有開發者表示,SKT 是在濫用 Star,其行為有損項目貢獻者的努力,也會對開源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最後迫於輿論的壓力,SKT 不得不提前終止瞭活動,並發表瞭道歉聲明。
雖然活動已經取消,但國內關於 “有償刷星”行為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有知乎網友透露,此類刷星行為早已存在多時,無論是官方活動還是個人項目,經常有人在社群發紅包要求大傢幫忙刷 Star。
從網友評論來看,大部分人認為,任何好東西都需要一定的推廣,但若做個項目的初衷隻是單純的刷 Star,顯然違反瞭開源精神,也破壞瞭開源生態。
但也有一位知乎網友 @非著名程序員分析認為,準確的來說這種行為屬於 “求 Star”,與 “刷 Star”是兩個概念。他表示:
“如果有人辛辛苦苦寫瞭一個開源庫,而且質量不錯,發到在開發者群裡,求大傢 Star,頂多算是宣傳自己的開源項目。另外,如果大傢覺得不好,也可以不用 Star,不屬於強制行為。”
另外一位知乎網友 @phodal 也表示,求 Star 並不違反開源精神,而且任何做開源工作的人,都值得被鼓勵。
那麼什麼是真正 “刷 Star”呢?其實就是花錢買 Star。
這種行為已經屢見不鮮。類似於某寶刷訂單、微信刷閱讀量,某寶也有商傢提供瞭 Github 刷星標服務。
1、GitHub 刷星亂象
有數據顯示,近兩三年來,國內 GitHub 造假行為呈指數級上升,其主要手段和渠道均來自不良某寶商傢。
之後某寶對此現象也展開瞭嚴厲打擊。但小編發現,變換多個關鍵詞外,依然能夠發現不少提供服務的商傢,而且不僅包括刷 Star,還有刷 Fellow、Fork、Watch 以及綠墻優化等。
從某商傢提供的服務來看,不僅有單價刷,還有套餐刷,價格從 100 到 300 元不等。
“單價”
Star - ¥2 / 顆
Follow - ¥2 / 個
Fork - ¥3 / 個
Watch - ¥2.5 / 個
綠墻優化 - ¥50
“個人增長套餐”:單項目增加 40 顆 Star,8 個 Fork,6 個 Follower,分 5 天完成,原價 116 元,套餐價 100 元。
“雙倍加成套餐”:一至二個項目累積增加 80 顆 Star,6 個 Watch,16 個 Fork,10 個 Follower,分 10 天完成,原價 243 元,套餐價 200 元。
“簡歷豪橫套餐”:一至四個項目累積增加 120 顆 Star,10 個 Watch,20 個 Fork,20 個 Follower,分 14 天完成,原價 365 元,套餐價 300 元。
透過商傢精心、全面的服務,可以預見其背後龐大的市場需求。
另外,該商傢還在文末提醒稱,最近 GiHub 風控較嚴,20 顆以上需要分多天交付,以便顯得真實合理。事實上,這種代刷與微信刷量本質上相同,無論是人工刷還是機器刷,痕跡都很明顯。例如,前段時間,一位名為占小狼的用戶發表博客文章,指出瞭刷量項目的諸多不合理之處。
據他介紹,某天一個名為 Kui-Vue 的開源項目突然登上瞭 Github Trending 榜第一,一天漲瞭 1000 多個 Star 項目。
但仔細看這是一個個人的項目,無大廠背景,Issue 和 Pr 特別少。另外,在線實例也沒有什麼亮點。於是便查看瞭一個 Star 它的用戶,首先發現這些用戶大部分為無頭像用戶。
如果這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話,繼續點開來看,發現這些用戶 Star 瞭幾個相同的項目,而且隻 Strar 瞭這幾個項目。此外,這個項目的 Fork 少的可憐。這樣來看,某寶刷量顯然無疑瞭。
不過他也表示,這種低配刷量行為比較少見,目前也存在一些高質量的假粉絲,漏洞也相對來說少一點。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企業、團隊還是個人項目都存在買 Star 的行為,其中多為垃圾項目,但也不乏高質量的項目。但無論質量如何,該行為顯然會嚴重破壞開源生態,讓用戶無法通過 Star、Fork 等關鍵指標快速判斷自己的需求。
2、為何“刷星”?
首先 Github 是全球最大的開源開放平臺。有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在 GitHub 的開發者數量增長迅速,僅次於美國,數量位居第二。在過去的 12 個月裡,僅中國開發者已為 GitHub 貢獻瞭 550 萬個項目。
在龐大的項目庫中,如何讓自己的項目脫穎而出?除瞭保證項目本身質量外,也需要適當的推廣和宣傳,尤其對於企業而言,開源營銷至關重要。
另外,Star、Folk、Match、Watch 以及綠墻等指標是用戶們最直觀的判斷標準,因此也成瞭他們的營銷 KPI。
對於其 “有償刷星”營銷活動,SK 公司負責人也做過解釋,他說:
這樣的開源項目很難在一傢大公司內生存下去,實現高 Star 數將有助於證明其價值。
一般來講,企業或團隊刷星,其項目均有一定的質量基礎。其目的一是試圖通過營銷或刷星讓更多的用戶瞭解並體驗其產品。二是為瞭生存,避免被公司砍掉正在開發的有價值的項目。
對於個人刷星,其主要原因也有兩點,一是為瞭便於求職。不少用戶反饋開發者在求職過程中,尤其是面試大廠時,經常會被問到是否在 Github 有自己的開發項目。如果有開發項目,而且有比較理想的 Star 量,顯然會增加面試通過的幾率。
二是為瞭得到認可,尋求安慰。對於開發者而言,尤其是學生,開發和維護一個項目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項目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需要一些安慰和鼓勵。但其中也不乏部分開發者純粹是為瞭博關註。
當然,不論出於何種原因都不應該采取刷星行為。不過好在大部分開發者還是遵守 GitHub 開源規則的,並且對刷星行為是強烈抵制的。我們要知道,創造一個良好的技術交流平臺,構建一個好的開源生態受益的是每一位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