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又宣佈瞭重大舉措——向國內三大運營商頒發瞭有效期 10 年的 5G 中低頻段使用許可證。工信部在發佈的文件中還特別指出,允許部分現有 4G 頻率資源重耕後用於 5G。
中低頻或成5G信號鋪設生力軍
實際上,早在 2017 年年底,工信部就公佈瞭 3000-5000MHz 頻段內的頻率使用規劃,使我國成為全球首個率先劃分 5G 中頻段的國傢。具體劃分情況為:3300-3400MHz(限室內使用)、3400-3600MHz 和 4800-5000MHz。2018 年年底,三大運營商拿到的 5G 頻段塵埃落定,具體而言,中國移動拿到的頻段為 2515-2675MHz(n41)和 4800-4900MHz(n79),中國電信拿到的頻段為 3400-3500MHz(n78),中國聯通則拿到瞭 3500MHz-3600MHz(n78)。
不難看到,在 5G 建設上,我國走的是 Sub-6GHz 技術路線,在中頻頻段快速完成 5G 信號的鋪設。相對於毫米波,中頻頻段絕對速率更低、理論網速更慢,但在信號覆蓋和信號穿透率上,則完勝毫米波。試圖以毫米波作為 5G 主力的美國,現在似乎已經被打臉。外媒曾在 5G 信號實測中指出,5G 毫米波的抗幹擾能力極差,甚至測試手機和信號塔之間站著一個人都能讓手機收到的 5G 網速急劇下降。
不過,即便如此,5G 基站的覆蓋范圍仍然要比 4G、3G 乃至 2G 小得多。在查詢資料、得到更為具體的數據後,這種對比就尤為明顯:
2G 基站覆蓋半徑約為 5-10 公裡
3G 基站覆蓋半徑約為 2-5 公裡
4G 基站覆蓋半徑約為 1-3 公裡
5G 基站覆蓋半徑約為 100-300 米
另外,4G 頻段重耕為 5G 的操作在這次工信部的正式許可前已經在悄悄嘗試瞭。實際上,中國移動拿到的 n41,就來自於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 2600MHz 上的 4G 頻段。根據之前公佈的時間表,中國電信於 2019 年 9 月完成瞭 2635~2655MHz 的頻率騰退,中國聯通則完成瞭 2555~2575MHz 頻段頻率的騰退。同樣的,中國移動也把部分 900MHz、1800MHz 頻譜騰退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
這個過程中,有意思的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騰退的 4G 頻譜基本是 TDD 制式。盡管 4G 時代,三大運營商的口號都是 TDD 和 FDD 共建,但實際執行中,移動以 TDD 為主,聯通電信以 FDD 為重心。因此,騰退 2600Hz 頻譜對這兩大運營商影響並不大,同時給移動 5G 建設提供瞭極大的便利。
同樣的,中國移動騰退的 900MHz、1800MHz 頻譜,則給其他兩傢運營商在 4G 建設上有瞭更加大的空間。
2G、3G 誰去誰留?
隨著更先進的通訊技術標準落地,逐漸變得落後的網絡制式,就要 “退位讓賢”,釋放出寶貴的頻譜資源。在全球范圍來看,很多國傢或地區都完成瞭 2G、3G 頻譜的騰退。以我國的臺灣地區為例,早在 2017 年 7 月就正式關閉瞭所有的 2G 基站,一年之後關閉瞭所有 3G 基站。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很多地區,都將是 4G+5G 的組網狀態。
但在中國大陸,情況顯然要復雜很多,三大運營商給出的具體方案也有所區別。工信部今年 7 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大陸地區的 2G 用戶數量依然高達 2 億多,在所有移動用戶中的占比為 17%。除瞭大量個人 2G 用戶外,還有很多物聯網設備用的 2G 網絡。
具體到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目前比較傾向於保留 2G、清退 3G、發展 4G 和 5G 的方案。放棄 3G 不難理解,移動當年拿到的牌照是 TD-SCDMA,技術和實際體驗上都存在諸多問題,把移動搞得焦頭爛額。等到 4G 網絡普及後,移動自然就急於拋掉 3G 的負資產瞭。而且,移動在國內運營商中最先完成瞭 VoLTE 的普及,打電話也不用降級到 3G,何況還有 2G 這層保護傘。
中國電信也比較特殊,當初拿到的是 CDMA 牌照,承載著 2G、3G 網絡。如今,電信也試圖減少 CDMA 制式的維護成本,把重點放在 4G 和 5G 上。如果你仔細觀察過的話,可以發現,很多在售的新機,在網絡參數一欄都少瞭對 CDMA 網絡的支持。而實際上,大部分手機的基帶芯片都兼容 CDMA,屏蔽這一制式的做法是電信要求的。與之對應的,電信也完成瞭 VoLTE 的大規模推廣,大部分手機也都默認打開瞭 VoLTE 開關。
而到瞭聯通這邊,情況又不一樣瞭。3G 時代最弱勢的聯通拿到瞭最好的 WCDMA 牌照,理論網速是最快的,小雷還記得當時信號好人少的地方,聯通 3G 卡的實際下載速度能達到 1MB/s 以上,幾乎邁入瞭 4G 網絡的門檻。通過大規模的建設,3G 依然是目前聯通覆蓋最廣的網絡,很多時候在填補 4G 覆蓋不到的空白。因此,聯通在 VoLTE 的推廣上也是三大運營商中最不積極的一個,從最開始的試行到全國全范圍推行,前前後後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時間。
因此在網絡清退上,聯通選擇瞭對 2G 開刀。早在 2018 年,聯通就宣佈在 3、4G 網絡覆蓋良好的地區清退 2G 網絡。今年 11 月份更是宣佈全面清退 2G 網絡。
目前來看,5G 信號覆蓋的主力還是依靠中頻網絡。但盡管它們的覆蓋范圍比毫米波要廣,但幾百米的覆蓋范圍還是不夠用,也導致 5G 建設的成本依然極為高昂。幾十萬的 5G 基站數量看起來很多,但也隻有 4G 數量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 5G 覆蓋范圍要追上 4G,那就得持續增加投資金額。
這樣來看,2、3G 網絡清退後的頻譜,未來將會被 5G 所有,以實現低成本和廣覆蓋。當然,低頻 5G 在理論網速上肯定不如中高頻 5G ,但實際體驗仍然會優於 4G 網絡。而且,5G 覆蓋上,先實現 “有”比實現 “好”更為迫切。現在工信部直接允許運營商將重新釋放的頻率資源用於 5 G 建設,對國內的 5G 加速推進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相信很快 5G 的覆蓋就能從地市級拓展到區縣級甚至鄉鎮級,也將推動 5G 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4 G 會變慢嗎?
這個問題,其實去年就有很多人問過。為此新浪曾在微博上發起過一次調查投票,參與人數超過瞭 20 萬,結果有 7 成以上的網友表示感覺網速變慢。關於 4G 降速的說法在網絡上掀起熱議後,運營商也都出來回應,統一的措辭都是沒有人為降速,同時相關報告也稱移動網絡速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在提升。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可能都是真的。一方面,運營商的確沒有刻意對 4G 進行降速。但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短視頻等高負載應用大規模普及、App 體積的不斷膨脹,都對網絡承載能力提出瞭更嚴峻的考驗。盡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4G 依然是移動網絡的主心骨,但基站建設上,優先級肯定是不如 5G 的。這種情況下,4G 用戶或許難以避免網絡體驗下降的問題。
當然,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5G 網絡的快速推進和建設,對用戶以及各行各業顯然是更有好處的。未來 5G 手機的使用場景會進一步拓寬,甚至催生出新的殺手級應用。同時,5G 對商用場景也能提供更多助力。如今,絕大部分上市的手機都具備支持 5G 的能力,5G 套餐價格在不斷下降、信號覆蓋在不斷擴大,國內用戶將會獲得更好的網絡體驗,這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