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指數顯示,世界三大雨林地區對這些威脅有不同程度的易受影響性。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土地使用變化的影響。非洲的剛果盆地正經歷著與亞馬遜相同的變暖和幹燥趨勢,但其復原力更強。大多數亞洲雨林似乎更多地受到土地利用變化的影響,而不是氣候變化的影響。
2021年7月23日發表在《OneEarth》雜志上的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JPL科學傢Sassan Saatchi說:“雨林可能是地球上最瀕危的棲息地--氣候變化‘煤礦中的金絲雀’。”
這些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生命形式的傢園,包含瞭陸地植被中所有碳的一半以上。由於它們 "吸入 "二氧化碳並在生長過程中儲存碳,它們成為大氣層中因化石燃料燃燒而產生的二氧化碳上升的一個天然制動器。
但在上個世紀,15%至20%的雨林被砍伐,另有10%被退化。今天的氣候變暖,導致森林火災日益頻繁和廣泛發生,限制瞭森林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同時也增加瞭森林在腐爛或燃燒時向大氣釋放碳的速度。
美國國傢地理學會在2019年召集瞭一個由科學傢和保護主義者組成的團隊來制定新的指數。該指數基於1982年至2018年的多種衛星觀測和地面數據,如 Landsat 和全球降水測量任務,涵蓋氣候條件、土地利用和森林特征。
當一個生態系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快速或完全地從壓力中恢復過來時,這就是其脆弱性的一個標志。研究人員將溫度、水的可用性和退化程度等壓力因素的數據與森林功能如何的數據聯系起來:活體生物量、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森林轉入大氣的水量、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的完好程度等等。這些關聯顯示瞭不同的森林對壓力源的反應,以及森林現在有多脆弱。
然後,研究小組使用統計模型來擴展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尋找脆弱性增加的地區和可能的臨界點,在那裡雨林將過渡到幹燥的森林或草場。
來自熱帶雨林脆弱性指數的數據為科學傢提供瞭一個機會,對自然雨林過程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如碳儲存和生產力,能量和水循環的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這些研究將幫助科學傢瞭解是否存在臨界點以及它們可能是什麼。這些信息也可以幫助那些正在規劃保護和森林恢復活動的政策制定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