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理與天文學助理教授 Hoerge Hemmerling(圖自:UC Riverside)
量子計算機以“量子比特”(Qubit)來存儲信息,特點是能夠在“0”或“1”之外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
不過想要達成強大的性能,顯然需要考慮到量子計算機的可擴展性。在包含瞭更多的量子位後,研究人員才可以更輕松地解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實際問題。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與天文學助理教授 Hoerge Hemmerling 表示:
當前的量子計算技術,距離達成容錯控制所需的大量量子比特還很遙遠,且與傳統計算機芯片在經典架構中取得的成績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而這項合作的目標,就是構建出一個新的量子計算平臺,使之能夠實現真正的多量子位擴展。
為達成目的,研究團隊將在該項目中使用全新的技術,比如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傢實驗室 (LLNL) 的 3D 打印技術,以制造微結構離子阱。
離子是帶電的原子粒子(存儲量子位),當離子在一個專門設計的陷阱中移動時,量子信息就可以實現傳遞,而被捕獲的離子被認為具有實現量子計算的最佳潛力。
此外,加州大學的伯克利(UC Berkeley)、洛杉磯(UCLA)和聖芭拉拉(UC Santa Barbara)分校分校也將以協調員的身份參與到這項新研究中來。
【背景資料】
加州大學多校區-國傢實驗室合作研究與培訓獎項,源自於該校 2020 年舉辦的一場競賽。
在三年內總計超過 2100 萬美元的 6 項提案中,把偶偶瞭三項利用加州大學-國傢實驗室協同工作的目標研究領域,即所謂的加速器、量子信息科學、以及野火相關的研究。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