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自本·古裡安大學(BGU)的科學傢跟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分子鑷子被認為是拆除粘性細菌生物膜的一種方法。這是細菌建立的保護性屏障,其被用來保護細菌免受抗生素和其他危險。研究人員相信,通過專註於構成這層屏障的非常細的纖維,他們已經找到瞭一種將其分解的方法。
“這種鑷子就像你傢裡的鑷子一樣,但要小一百萬倍,它們不是用來拔毛,而是用來攻擊細菌的生物膜纖維,”BGU化學系教授Raz Jelinek解釋道,“這樣一來,它們就能打破生物膜,使其更容易受到人類免疫防禦和抗生素等外部物質的攻擊。”
這種能力在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的實驗室測試中得到瞭證實。實際上,分子鑷子在跟細菌結合後顯著抑制瞭細菌分泌的淀粉樣肽的結構和組裝從而形成其保護性生物膜。通過拆除保護層而非直接攻擊細菌,鑷子讓自然免疫防禦發揮作用並提供瞭一種治療耐藥細菌的潛在方法。
Jelinek說道:“這項研究的成功表明瞭抗生素治療對抗致病菌的一個創新方向。我們發現,將鑷子跟生物膜綁定會破壞其保護能力。因此,細菌病原體對人體的毒性降低並更容易被免疫系統消滅。這一突破可能會為對抗耐抗生素細菌開辟新途徑。”
盡管這些早期的發現看起來很有希望,但要將其轉化為臨床治療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科學傢們已經對其如何工作有瞭一些想法。根據Jelinek的說法,一種可能性是有一種藥丸,其裡面裝著數百萬個這種“可吞下的鑷子”,它們可以識別出體內有問題的生物膜並將其取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