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來自:iScience)

該機器人最初的靈感,是希望通過辨識用戶的面部表情和講話來給予響應,為人們提供一個陪伴成長和娛樂的私人助理。

不過巴勒莫大學的科學傢認為,市售的 Pepper 機器人,也是他們測試所謂的“自言自語認知架構”(Inner Speech Cognitive Architecture)的理想工具。

作為一款心理工具,這套軟件以人類的會話形式為模型,比如通過自言自語來更好地規劃事務、集中精力、以及推理並作出最終決策。

而後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人員證明瞭 Pepper 可在具備這項能力的情況下,更高效地完成相關任務。

The dual robot's operations with and without inner speech(via)

比如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希望 Pepper 能夠幫忙將餐巾紙放到桌子上。盡管此時與日常訓練的場景有所不同,但 Pepper 還是在“心理矛盾”的情況下,通過自言自語來確認請求(先問自己一系列問題),而後更好地完成瞭任務。

—— 嗯,我不太樂於見到這種情況。

—— 我永遠不會違反規則,但我可能不會讓主人感到高興,所以還是遵照指令去做瞭。

研究人員稱,這項實驗表明“自言自語認知架構”不僅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還可以提升決策期間的透明度。

他們希望這麼做能夠提升人與機器之間的信任度,同時不斷改進機器人作為小幫手時的相關性能。

The robot solves a discrepancy conflict by inner speech(via)

研究一作 Arianna Pipitone 表示:人們對機器人的能力感到非常驚訝,而這種方法使得 Pepper 不同於典型的機器人,因其具有能夠思考的推理能力。此外語音功能為它和人類之間構建瞭一座化解僵局的替代解決方案。

不過目前,這項技術也有一個顯著的缺點。當機器人被迫停下來“自言自語”來思考問題時,可能會耗費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任務(拖累瞭整體效率)。

即便如此,研究團隊還是希望對這套系統加以持續的改進,並使之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比如導航應用程序、甚至手術室中的醫療機器人。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 iScience 雜志上。原標題為《What robots want? Hearing the inner voice of a robo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