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力基”(菲律賓稱畢星Bising)是2021年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第一個臺風,也是第二個被命名的風暴。根據美國聯合臺風預警中心(JTWC)的數據,該超強臺風在4月17日午後的持續風速達到165節(190英裡/305公裡/小時)。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數據,風暴內部的中心氣壓降至895毫巴,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讀數之一。
上面的紅外衛星圖像是4月19日中午前後用NOAA-20上的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拍攝的。“舒力基”的雲層是用亮度溫度數據顯示的,這對於區分較冷的雲層結構和下面較暖的地表很有用。大約在那個時候,JTWC報告說臺風的持續風速為120節(140英裡/220公裡/小時)。
預計臺風的路徑將轉變並停留在近海,但它的外圍環流一直影響菲律賓中部和北部島嶼,使這些地區遭遇暴雨、大風和沿海洪水襲擊。目前已至少造成一人死亡,近10萬人已撤離沿海地區。
這張圖是4月18日清晨用NOAA- NASA Suomi NPP衛星上的VIIRS夜間波段(DNB)拍攝的。DNB可以探測從綠色到近紅外的一系列波長的光,並利用濾波技術觀察城市燈光、火光和反射月光等光信號。圖片顯示瞭大氣重力波從風暴眼傳播開來。
“與強熱帶氣旋相關的強烈對流可以產生重力波,在大氣中向上傳播30公裡或更多,”麻省大學洛威爾分校的氣候科學傢Matthew Barlow寫道。"這些波浪看起來可能與池塘中的漣漪相似,因為它們具有類似的物理機制,盡管規模大不相同。"
根據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的數據,西太平洋的臺風季節一般在7月至10月達到高峰。該地區平均每年有20個熱帶氣旋形成,有八九個穿過菲律賓。
"西北太平洋地區臺風形成的大尺度環境比去年更為有利,"氣象學傢Jeff Masters指出。"更多的暖水存在,拉尼娜現在正在向中性條件消退。"
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圖像由Joshua Stevens拍攝,使用瞭來自美國宇航局EOSDIS LANCE、GIBS/Worldview、索米國傢極地軌道夥伴衛星和聯合極地衛星系統(JPSS)的VIIRS數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