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它滿電續航是 445km,但你做過功課知道這是虛的,在三次元世界沒可能跑這麼多;店員還跟你講,電池平常不建議你充滿,最多到 90% 就停,這樣它壽命長。
夏秋這幾個月你留意過,90% 的電,它實際能跑 340km。你的小學數學不是體育老師教,340km÷90%=377km,377km/445km=85%,這個兌換比例你還算滿意。
但冬天來瞭。你憂心忡忡把空調打開,溫度隻到 23°、風速隻開一檔——你聽說過電動車冬天電量尿崩,所以你不敢造次。可續航還是打瞭對折:原先屏幕上顯示的那個 “340km”,瞬間變成瞭 220km。哦對瞭,店員還講過,不能用到徹底沒電才去充,最好能多剩一點,原因還是:這樣壽命長。
得,你嘆口氣,沒想過這才是開始。
難得歇一天的周末你躺屍到中午,正道的光照在大腚上。你是一名打工人,租的房子沒法裝傢用樁;工作日早出晚歸,也隻能是周末去充電。你想去最近的超充站,雖說地圖上看到瞭那裡幾乎滿位,但你想碰碰運氣。更重要的那是座大商場有吃有喝,你想花一個小時吃飯順便充電——廣告裡都是這麼說的。
因為近,你沒開多久就到瞭。你這才發現這個超充站不僅僅是停滿,甚至進出通道還有三四輛車在等——就是一現實版的搶車位啊!
地圖隻會告訴你某個站點有多少樁、多少被占用,沒告訴你外面還有幾輛車在等。就像在寫字樓等哪個電梯先到,也像擠地鐵時等座位:你不知道眼前這一排正在充電的車車中,究竟哪輛車會第一個充完走人,於是你隻能隨便蒙一個位置停車等著。
有時你看到司機回到車上,但別高興太早,這裡不是公司地下停車場,他上瞭車不代表他就準備走,他很可能隻是在商場沒事做瞭上車暖和著等充完。
有時你看到有車開出瞭充電車位,但你離那邊太遠,附近早就有另一個你在守著,你搶不到也不該去搶。有時其他的搶車位玩傢,哦不對,是司機,會開門下車哆哆嗦嗦,因為他們發現這樣視野更好,能更早察覺哪一輛車充好瞭準備走人——但你不想出去,現在零下5度,刮著西北風。
終於有離你近的車開走瞭,你中彩票瞭,激動地搶著把車挪瞭進去。你冒著寒風下車,卻發現明明才被上一輛車用過的充電槍,到你這兒卻怎麼也拔不出來瞭。你很尷尬:出去等待下一個空閑車位吧,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多試著拔幾次槍吧,北風一直糊自己臉。
充電槍的橡膠開關多少都有些老化,你不知道是你姿勢不對,還是這一根樁它就是難拔,你猜也許有什麼特殊竅門,但寒冷減少瞭你願意嘗試的次數。
試過第五次之後你離開瞭,把車挪回通道,停在一邊免得擋道。這時另一輛車停在瞭你剛剛的位置,司機下車、拔槍、插上、離開。你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是有什麼巧妙的手法,還是自己幾分鐘前走背運;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粗心,沒確認充上就走瞭。你沒心思關心別人,反正不論他充沒充上電,這個位置都和你無關瞭。
你等待的是下一次狩獵,像草原上獵豹死盯著瞪羚。
肚子咕嚕瞭兩聲,你想起自己來這兒充電是想著“順便”吃飯的,你還餓著,卻不能走。你其實可以去不遠處的另一個超充站,地圖上顯示那裡空閑樁挺多——可那邊沒什麼吃的。你當然也可以先停在不礙事的一旁,等吃完飯再來挪車充電,那時想必充電的人也少瞭。但你想到充滿要再花45分鐘,你沒打算花兩個小時吃飯+充電,那太不“順便”瞭。
何況,萬一再等兩分鐘就有位置瞭呢,是人都會這麼想。
你何嘗沒想過錯峰充電,早起?你起不來。下午?你不想就在這商場裡耗掉。晚上?晚上你就要出門瞭,不能沒電。隻有中午,能讓人、車各自幹飯,誰也不耽誤誰。
隻是很不幸,你的方便,也會是他人的方便。就好像工作日中午餐廳永遠爆滿,誰又不想錯峰吃飯呢,絕大多時候誰也做不到罷瞭。
你隻好等。終於,又有車開出瞭充電位,還就在你跟前!你三下五除二一屁股倒進車位,不負己望地搶到瞭。
開門下車一剎那你有些忐忑,仿佛頭一回來充電的雛兒。你不知道這個樁的充電槍好不好拔、插上會不會車子沒反應,雖然平日裡這些概率很小,但現在的你實在不太經得起打擊。這個超充站你雖然常來,但熟悉這 20 根樁沒那麼容易,你認得他們中的每一個,他們不見得都認你。
今天第三次倒車入位、第二次拔槍插電,有瞭上一次你更加不放心,非要跑回車裡看到中控屏顯示充電功率千瓦數,你長出一口氣欣慰的笑瞭。
這個美好但就是莫名冷的冬日周末,來到這裡後第 56 分鐘的午後 14 點 16 分,尚且水米未進的你終於能大步走進商場,“順便用一杯咖啡的時間滿血復活”——就像廣告裡演的那樣。
點完餐你才在溫暖的室內平靜下來,你搓瞭搓手覺得今天這一切太背瞭,拿出手機發朋友圈吐槽。你假裝不關心不 care,其實每隔兩分鐘就刷新看有沒有評論和點贊。你戳開朋友圈的一個紅點,是十年前劈腿分手的前任回瞭你,“也不是每次都會這樣吧”。TA 似乎在安慰你,也似乎是真誠發問。
無所謂瞭,你幾分鐘前發朋友圈時就想好瞭這種評論咋回,你自信滿滿敲下字:
“有 些 事,經 歷 一 次 就 夠 瞭。”
你放下手機,突然又想起來什麼,拿起手機又補瞭一句,“隻要還有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