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胰腺是為瞭更好地自動化這個過程而設計的。這是一種小型可穿戴設備,包含葡萄糖傳感器、胰島素泵和在手機上運行的軟件算法。傳感器被放置在用戶的皮膚下,用於監測他們的血糖水平,當血糖過低時泵就會輸送一定量的胰島素。當這一切都可以發生時就意味著患者不需要主動做任何事情甚至不需要意識到。
2016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瞭這些人工胰腺裝置,在那不久之後,它們就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瞭測試。但現在,來自劍橋大學和伯爾尼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在需要透析的2型糖尿病和腎衰竭患者中展開瞭試驗。
該試驗於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進行,共有26名患者參與,其中13名患者先使用人工胰腺,然後改用標準胰島素治療,另一半患者則相反。在20天的時間裡,科學傢監測瞭患者在目標血糖范圍內的時間。
研究小組發現,在使用人工胰腺時,患者在目標范圍內的平均時間為53%,高於標準治療時的38%。也就是說每天要多花3.5個小時。平均血糖水平也普遍較低。
更好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造胰腺的表現也越來越好。得益於自適應算法,患者在目標范圍內的時間從第一天的約36%增加到第20天的60%以上。患者還報告稱,他們花在控制病情上的時間減少瞭,對血糖水平的擔憂也變得更少瞭。
“人工胰腺不僅增加瞭患者在血糖水平目標范圍內的時間,還能讓使用者安心,”該研究的論文作者Roman Hovorka說道,“他們可以花更少的時間來管理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擔心自己的血糖水平,而能擁有更多的時間來繼續自己的生活。”
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在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和腎衰竭患者)中有瞭這樣令人振奮的結果,它應該對更廣泛的沒有腎衰竭的糖尿病患者有效。這個小組的試驗已經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