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於2021年6月3日發表在《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上的研究調查瞭84名檢測時患有嚴重COVID-19的患者、從嚴重COVID-19恢復的患者和不需要住院的輕度COVID-19患者產生常見自身抗體的頻率和類型。這些結果被跟對照組32名因除COVID-19以外的其他原因接受重癥監護的患者進行瞭比較。
自身抗體(一種蛋白質)是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抗體,它會直接針對個體的一種或多種自身蛋白質進而引發自身免疫疾病。在某些情況下,感染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數據表明,SARS-CoV-2感染可引發長期的自身免疫並發癥,有報道稱SARS-CoV-2感染跟包括格林-巴利綜合征在內的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相關。
由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和國傢衛生研究所(NIHR)支持的這項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數量高於對照組且這些抗體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
非COVID-19病毒感染者自身抗體表現多樣,相比之下,COVID-19組的自身抗體更有限--包括皮膚、骨骼肌和心臟抗體。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COVID-19患者的血液中更有可能存在自身抗體。
這項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學的Alex Richter教授指出:“我們發現的抗體跟那些導致皮膚、肌肉和心臟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體相似。但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自身抗體是否確實會導致患者出現癥狀,也不知道這是多次感染後的普遍現象還是僅僅發生在COVID-19之後。這些問題將在我們接下來的研究中得到解決。”
來自伯明翰大學的另一位研究論文資深作者David Wraith教授則補充稱:“在這項對一系列不同組織的詳細研究中,我們首次表明COVID-19感染跟選擇性自身抗體的產生有關。(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確定這些抗體是否會導致SARS-CoV-2感染的長期後果從而能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英國冠狀病毒免疫聯盟首席研究員、伯明翰大學血液學教授Paul Moss教授補充稱:“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它揭示瞭COVID-19影響的潛在自身免疫成分的新見解。英國冠狀病毒免疫聯盟成員的巨大合作使得這類研究成為可能。這項研究是切實改善COVID-19患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的又一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