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圖都被網友傳得包漿瞭,但不少人還是看一次就破防一次。《 媽傳菜 》也因此被網友評選為五大破防梗之一。
當然啦,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故事的真實性已經很難考究。
但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在一個名叫 “ 借讀吧 ” 的百度貼吧中,類似於《 媽傳菜 》的悲劇卻隻是傢常便飯。
隻不過,真實的故事除瞭讓人破防之外,往往更讓人五味雜陳。
例如,就有吧友因為懶惰,兩年裡天天上網不上班,網貸欠瞭 5 萬多。
而他的老媽就像傳菜梗中的一樣,給他轉瞭一大筆錢還債。
有些諷刺的是,這位老哥的微信頭像寫著兩個大字—— “ 奮鬥 ” 。
也有吧友從自己母親身上騙瞭 18000 ,卻又因為賭癮又犯瞭,把這錢全輸光瞭。
身無分文的他隻好在傢無所事事。
還有一些老哥因為賭博,輸去身上最後一分錢,隻好在貼吧裡發收款碼,求吧友給點小錢吃飯。
有些暫時贏瞭錢的吧友,也會給他們轉個 7 塊 8 塊的救一波急。
這種操作,在吧裡一般被稱為 “ 團飯 ” 。
但俗話說得好,永遠不要和一個賭徒做朋友。
因為團飯就和愛情一個樣,很多時候,真心換來的不一定是真心。
換來的,也可能是紅色的感嘆號。。。
看到這兒,很多差友可能已經發現瞭, “ 借讀吧 ” 和 “ 借讀 ” 並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相反,裡面大都是賭徒。
這個 “ 借讀吧 ” ,也其實正是曾有 1400 萬粉絲的戒賭吧的馬甲。
因為早在兩三年前,他們原本的傢,就因為誘導犯罪被永久封禁瞭。
目前的借讀吧,便是原戒賭吧吧友現存為數不多的根據地之一。
而其中戒賭吧從最初的正能量到被封禁,再到不斷借馬甲轉移根據地的魔幻故事,可能比博人傳還要燃。
經常混貼吧的差友,肯定都曾聽說過戒賭吧這個神奇的地方。
根據戒賭吧吧主的數據,戒賭吧在被封之前,曾是百度第二大和流量第一大的吧。
吧友們以老哥相稱,這裡有輸光千萬傢產的富二代,也有月薪兩千的工廠小哥,有還未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也有看似光鮮的公司白領。
而這些人都有一個愛好,那就是賭博。深受賭博危害的他們便匯集在此,決定戒掉賭博這一惡習。
和差評的 “ 925 ” 、 “ 紙帶 ” 類似,這個戒賭吧甚至也有著自己的黑話。
他們把貸款平臺成為 “ 口子 ” 、輸光瞭錢叫 “ 洗白 ” 、賭博贏點小錢還債叫 “ 補天 ” 、沒錢瞭混吃等死叫 “ 癱瘓 ” 。
雖然這些叫法不一定全都起源於戒賭吧,但它們在吧內的使用頻率確實挺高。
其中不少黑話還有著有趣的起源。
例如,為瞭顯得負債看起來少點兒,他們把 “ 萬 ” 稱為 “ 個 ” ,輸瞭 925 個便是輸瞭 925 萬的意思。
又有吧友因為賭博,用一套軍體拳暴打瞭親生父親。 “ 軍體拳 ”在吧裡,就變成瞭陰陽別人“有本事 ”的意思。
還有賭徒在他鄉遇到瞭戒賭吧網友,網友熱情地買瞭三五瓶啤酒招待他, “ 三五瓶 ” 就成為瞭吧友聚會的含義。
但就這個本意是勸賭徒們回頭的熱情地兒,隨著吧友的數量越來越多,卻慢慢變瞭味兒。
賭徒們反而在討論起瞭各種貸款 “ 口子 ” ,不少的信用卡套現、博彩網站推薦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相傳好幾任的吧主,也通過放行博彩廣告,收瞭不少的票子。
小賭養傢糊口,大賭發傢致富!哪傢孩子一直哭,哪有賭有一直輸。這些看起來略帶像是玩梗般的順口溜,便成瞭當時不少吧友的信條。
戒賭吧便也從戒賭、變成瞭實實在在成為瞭賭徒們的狂歡地。
好在最後,這個網絡的藏污納垢之處,在 2018 年就被徹底封禁。
1400 萬的戒賭吧老哥也從此無傢可歸。
但讓人沒想到是,一場如互聯網猶太人般的大流亡,也因此正式開始瞭。
在戒賭吧被封瞭之後,無數找不到組織的老哥開始在其他吧聚集,漸漸地,他們重建起瞭自己的新傢。
85.5 萬關註的禁賭吧便是新傢之一。
但這和戒賭吧如出一轍的名字,再加上負能量風氣依舊不改,這裡很快就被盯上瞭。
雖然並沒有被封禁,但是吧裡已經不允許再發新帖,最後的更新時間也停留在瞭 2018 年 12 月。
之後學聰明的老哥們,便開始在吧名上下功夫瞭。
比較有規模的是 “ 湘女最多情吧 ” ,作為當年戒賭吧中為數不多的女賭徒, “ 湘女 ” 早年在吧裡算是小有名氣。
後來有人說她下海還債,也有人說她為博彩公司幹活,大賺瞭一筆。
總而言之,老哥們就在以她 ID 為名的貼吧裡,建起來瞭新傢。
根據百度快照的顯示,這個貼吧在當時有近 20 萬的關註量。
隻不過好景不長,碰上頭的老哥們又開始分享著自己的賭博心得、博彩公司的廣告也繼續橫行。
在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賭一賭摩托變路虎的風氣中, “ 湘女最多情吧 ” 步瞭戒賭吧的後塵,被封瞭。
與此同時,包括 “ 湘女吧 “ 、 " 戒吧 " 等等的根據地也都被一一爆破,
無傢可歸的老哥們不得不再次踏上流亡之路。
而如今,可能是在王建國的影響下,差評君在文章開頭介紹的 “ 借讀吧 “ 就又出現瞭。
他們吸取瞭之前的教訓,在 “ 借讀吧 ” 的發帖須知上,就建議用諧音代替一下敏感詞。
老哥們似乎也發現瞭根據地一直被爆破的真正原因,開始提倡大夥們發正能量的帖子。
但耐人尋味的是,目前借讀吧的吧主,還是當年的戒賭吧吧主 @ 迷茫的魚夫。
而如今的 “ 借讀吧 ” 內,暫時並沒有之前的戒賭吧的那麼烏煙瘴氣,也確實有不少人號稱真正戒瞭賭,甚至還分享起瞭自己的基金收益。
至少和動不動就讓人 “ 洗白 ” 和 “ 癱瘓 ” 的賭博相比,基金還是要穩不少的。
當然,也時不時有真 · 借讀的吧友發帖,詢問關於借讀的事情。
隻能說,這位老哥可能是現在吧裡最純潔的人瞭。
但吧裡最多瞭,還是差評君在文章開頭分享的那些和賭博相關的悲劇。
因為他們往往在賭博欠瞭一屁股債之後,不斷地借錢想翻本,但卻隻能是越陷越深,結局是弄得妻離子散。
也有人因為欠下巨款,決定跑路東南亞,去避一避風頭。
這一去,又不知幾時能回。
類似的悲劇,從戒賭吧曾經的 1400 萬老哥,再到現在借讀吧的 14 萬,當中想必也是不在少數。
而這個 “ 借讀吧 ” 會不會繼續走上 “ 戒賭吧 ” 的老路,差評君就不得而知瞭。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貼吧裡再次卷起瞭以賭會友、以賭為榮風氣,等待借讀吧的,也還是封禁。
畢竟就像吧友所說的:對於賭博而言,贏隻是過程,而輸是結果。
最後,差評君想引用一段老戒賭吧流傳的話:
當你試過一場牌局輸贏幾十萬的時候,沒人還會踏踏實實賺那一個月幾千一萬的血汗錢。因為比輸錢更可怕的是,它摧毀瞭一個人的金錢觀。
《 媽傳菜 》故事的後續,兒子洗心革面發誓不再賭博。
雖然真實性有待考究,但差評希望故事有個美好的結局。
但願這是老哥們最後的一次流亡,畢竟小賭可能怡情,但大賭不僅傷身,還可能毀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