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035186-9325297-image-a-26_1614854918132.jpg

據悉,隼鳥號在2003年由M-V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至太空,最終在宇宙中旅行瞭七年,穿越瞭近六十億公裡的路程,最終帶回瞭小行星絲川上的物質,這也是人類首次針對對地球有威脅性小行星進行的物質搜集研究。

倫敦大學皇傢霍洛威學院在對從“絲川”帶回的物質分析後發現,這些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瞭化學進化,這將有助於瞭解該小行星的發展過程,也有助於解釋地球的演化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從“絲川”帶回的樣本中,發現瞭未加熱和加熱的有機物。那些加熱的有機物曾被一度加熱至600℃以上,這說明該小行星的溫度曾經也在600℃以上。

而那些未加熱的有機物就在在離加熱物質很近的地方,這意味著隨後小行星隨後的溫度又急劇下降,因此有大量原始有機物落在“絲川”的表明上。

這說明“絲川”由於災難性的撞擊,該小行星經歷瞭高溫、破碎、冷卻等事件,而最近的這一過程有可能發生在13億至14億年前。

40035184-9325297-image-a-24_1614854913495.jpg

“絲川”作為一顆S-型小行星(以矽質為主組成的行星),與地球上的許多隕石類似,而它還具有生命所必需的水和有機物,這或將改變以往科學傢有關於地球生命起源的觀點。

研究人員表示,此前有科學傢認為地球生命起源極有可能是源於C-型小行星,而現在我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S-型小行星含有“生命的原始成分”,這將為從貝努(Bennu)和“龍宮”(Ryugu)帶回的小行星物質研究帶來新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