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據悉,H3X 首席執行官 Jason Sylvestre、首席技術官 Max Liben、以及首席運營官 Eric Maciolek,是在大學參加電動汽車制造和賽車時相識的。

在高科技和汽車行業(包括特斯拉)積累瞭多年經驗後,他們再次為瞭改善電機的功率密度而聚到瞭一起。

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仍處於早期驗證階段的電動飛行器,動力性能都是影響其走向現實的一大障礙。

2.jpg

對於無人駕駛飛行器來說,幾千瓦小時的電池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輕型設備上,亦可適當使用少量的 EV 電池。

遺憾的是,在載重、能量密度、以及電池體積等方面,目前而難以實現更好的平衡,除非電機效能也迎來瞭巨大的飛越,這正是 H3X 所努力的方向。

目前已有部分設計方案能夠將每公斤功率重量比提升 10~20% 左右,但 H3X 宣稱其電機性能有望達成競爭對手的 3 倍。

3.gif

為達成這一點,通常可借助在零件上實現更高密度的整合。在某些方面,這些零件有些類似於當前的電動機和電力總成。

通常情況下,動力系統主要分為電機本身、傳動系統、以及變速機構三個部分,且它們擁有各自的殼體、以便彼此獨立地拆裝和出售。

影響“三大件”整合的一大障礙,就是溫度。比如變速機構的零件和冷卻液,可能無法在電機或動力系統的工作溫度下運行,反之亦然。

4.jpg

不過 H3X 團隊選擇瞭一條基本上從頭開始的研發道路,以實現能效的最大化和體積的最小化。具體說來是,他們並沒有簡單地將逆變器盒子等組件都集成到電機外殼上。

他們正在開發的,就是一種真正的集成設計,但同等功率水平的競品中都是獨一無二。其中一些改善相當顯著(多達 50%),另一些可能少一些(10~20%),同時兼顧瞭技術風險方面的控制。

比如最近的一項改動,就在於電源開源硬件可在更高的溫度和更高的負載下運行。在提升性能的同時,還充分利用瞭基於 3D 打印的共享型冷卻基礎架構。

5.jpg

通過新穎的純銅 3D 打印技術來制造共享式基礎架構,使得 H3X 能夠適應各種定制的內部幾何形狀,在殼體內部署更大的冷卻裝置。

同時 H3X 可以將電機、變速和傳動機構都安裝到最佳的位置,而無需擔心現有的螺栓式位置固定方法。

6.jpg

最終結果,就是 H3X 推出瞭首款多合一電機原型 —— HPDM-250 。其不僅體型小巧,功率重量比(13)也遠超競爭對手。巧合的是,這一數值也剛好高於中型客機的理論功率密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