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今小米10系列大賣,還獲得瞭“旗艦守門員”的稱號,氮化鎵也越來越火,可以說非氮化鎵難稱高端充電器,小米65W氮化鎵充電器已成一代經典。

小米55W氮化鎵充電器理論上是小米11的“配器”,隻是在蘋果、三星都準備不送充電器的情形下,小米將充電器半獨立,既獲得瞭好名聲,也為以後充電器徹底獨立鋪路,堪稱一石二鳥。

雖然氮化鎵已經如日中天,但畢竟還是新事物。即使我們已經寫瞭許多文章,做瞭不少科普,仍然有許多朋友向我們咨詢,多是關於這兩隻名字非常相似的小米氮化鎵充電器。

誰好誰壞?

兩者可以相互替代嗎?

我該怎麼選?

……

今天咱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來個一次性的瞭結,讓你舒舒服服的充電,快快樂樂生活。

一、充電器外在對比

相對於手機外觀的“百花齊放”,作為配件的充電器外觀確實相對比較“單調”。大眾化產品的設計必然是首先為功能服務,這無可厚非,那麼充電器的外在對比無非就在顏色、體型、體積大小等方面做出差異化。

1、外觀

小米65W氮化鎵充電器設計極簡,PC阻燃材質白色外殼,在側面有很淺色的灰色絲印寫著xiaomi 65W字樣。整體以長條形為主,修長的身形配合簡潔的設計顏值很高。

55W的外觀采用傢族設計,同樣是PC阻燃材質白色外殼,腰身亮面設計,各面之間過渡圓潤,插腳和USB-A接口都是靠側邊設計,十分典型。

2、接口

小米65W采用單USB-C接口,母座與殼體定位精準。USB-C接口是當下潮流,更是未來大勢。作為一款單獨售賣的充電器,采用C口自然是順勢而為。

55W采用USB-A接口,靠側邊設計,橘紅色膠芯。A口母座正負極彈片加寬,有一個特殊觸點實現PD輸出。評論中,很多人在吐槽這個 USB-A 接口,跟不上時代、假環保雲雲。作為一款等同於隨機附贈的充電器,使用USB-A接口無可厚非。原因有三,其一小米手機inbox充電器向來是USB-A接口;其二,USB-C雖好,但USB-A仍然占據主流;其三,小米11已經將充電器踢出盒子,連接口也換的話就可能導致步子大瞭容易扯著那啥,你懂的。

3、體積

小米65W發佈時,氮化鎵方興未艾。小米使用氮化鎵功率器件,突破技術壁壘,將體積濃縮到30.8×30.8×56.3mm,功率密度高達 1.21W/cm³,功率密度突破一立方厘米超過一瓦輸出,標志著新時代的來臨。

而55W這裡,三圍體積為52.58×41.85×28.34mm,可以計算得充電器體積為 62.36cm³。功率密度方面,如果按照 50W 的 PD 功率計算,功率密度約為 0.8W/cm³。如果按照小米私有協議 55W 來計算,功率密度約為 0.88W/cm³。

4、重量

小米65W重量隻有 82g,甚至比一些30W充電器還要輕,

55W充電器重量約為101.9g,比上面的65W還重一些。

5、附帶線材

小米65W氮化鎵充電器包裝內配送瞭一根數據線,線材使用橡膠紮帶規整的捆紮起來,接頭規格為 USB-C to USB-C。長度為 1 米通過 POWER-Z KM001C 測試儀讀取線材 E-Marker 信息,線材支持 20V 5A 電流傳輸能力,也就是常說的 100W 5A E-marker 線材。數據傳輸方面,支持 USB2.0 傳輸速率。

小米55W附帶的充電線為 USB-A to USB-C 線,線纜兩端做瞭抗彎折處理,線頭塑料殼磨砂處理,方便用戶插拔使用。USB-A公頭的正負極加寬來通過大電流,中心處設有特殊彈片,顏色為橘紅色,有些別致。線纜長度約為 1m,直徑為 3.73mm。

二、內在性能對比

快充協議決定瞭充電器支持設備的廣泛性,PDO決定瞭多樣性,而實際的兼容測試則是對快充和PDO的實戰檢驗。

1、快充協議

小米65W氮化鎵充電器支持 Apple2.4A、三星 AFC、華為 FCP、高通QC3.0、QC4+以及PD3.0等多個快充協議,基本滿足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需求。

小米65W還具備完整的PDO電壓檔,分別是5V⎓3A、9V⎓3A、12V⎓3A、15V⎓3A、20V⎓3.25A五個固定電壓檔,支持 5-11V3A / 5-20V3.2A 兩個 PPS 電壓檔,可以對支持PPS的設備提供良好的支持。

小米55W氮化鎵充電器支持Samsung 5V⎓2A、DCP、QC2.0、QC3.0 和PD3.0 協議,具備5V⎓3A、9V⎓3A、15V⎓3A、20V⎓2.5A四組固定電壓檔位,此外還支持小米私有 11V⎓5A 私有快充檔位。

2、充電兼容性

使用小米65W氮化鎵充電器為13寸的MacBook Pro充電,功率達到57W左右,確實給力。

把所有數據制作成兼容性測試表格,所有設備都可以正常充電,USB PD、ChargeTurbo、QC、FCP、AFC、APPLE2.4A 設備都能握手快速充電。除瞭Macbook Pro 13 57W、iPad Air3 與 iPad Pro 兩款平板功率也達到瞭33W。帶有27W ChargeTurbo 的小米9功率也達到瞭 26.92W,之後三臺支持 USB PD 快充的 iPhone 11 系列機型功率全都在 20W 以上。

特意將小米11拎出來,功率接近48W,還是走的小米私有協議,可用性極高。也就說小米11用戶完全可以用小米65W氮化鎵作為代替或者補充。原裝充電器丟瞭,或者辦公室需要再來一套的,都可以直接購買小米65W,USB-C接口搭配65W PD快充,既能給手機充電,也可以給筆記本、平板等諸多設備快充,何樂而不為?

再使用小米55W氮化鎵充電器為小米 11充電,功率為9.01V 4.99A 44.98W。

將小米55W所有測試數據整理到表格中。可以看到小米傢族的手機表現不錯,功率接近峰值水平,小米 10 Pro的功率在 46W 左右,黑鯊3S也能超過 43W;iPhone 12 則為五福一安;兩臺 USB-C 接口的 iPad 以及四臺筆記本電腦則屬於正常水平;其他安卓設備中除瞭一加 8T 的功率接近 27W 外,其他乏善可陳。

充電頭網總結

看到這裡,大傢對小米這兩款氮化鎵充電器都有瞭一定認識,孰優孰劣已經分明。最後我們再說一下價格,65W售價為149元,55W售價為99元。

為瞭方便大傢查閱,我們將兩者對比內容做成表格。可以看到大部分情況下都是65W優於55W,除瞭價格。

但它們發佈背景不同,並不是直接競爭的關系,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說兩者各有優勢。每個用戶自身設備需求不同,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在接口數量、體積、協議已經外觀等方面進行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