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而同期跨界的百度不僅在迅速招兵買馬,最近更是還讓李彥宏去參觀瞭首款量產車的油泥模型,相當於變相告訴外界:“我的車已經呼之欲出瞭!”

小米造車真的進展緩慢嗎?

車東西在系統地梳理瞭小米在過去幾個月裡的動作後發現,其實小米一點也沒閑著。

在過去100多天裡,小米的操盤手雷軍先後拜訪瞭長安、上汽、東風、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等多傢車企,還出現在瞭博世和寧德時代的總部,簡直是來瞭一趟“中國汽車工業深度遊”。


▲宣佈造車後雷軍的行程

另一方面,小米先後參與投資瞭縱目科技和禾賽科技,並被曝出收購瞭DeepMotion。向三傢自動駕駛相關公司拋出橄欖枝後,小米也在加速招聘自動駕駛工程師,甚至貼上瞭急聘的標簽。

此外,其還迅速申請瞭多個汽車相關的商標和專利…

這一百天內,小米接連在拜訪車企、投資自動駕駛公司、組建汽車團隊、申請商標與專利等五個方面做瞭佈局,可以說是為造車開啟瞭全方位的攻勢。

那麼雷軍到底都去瞭哪些車企進行瞭拜訪,小米造車這事兒在過去這100天都有哪些關鍵進展呢?車東西通過梳理大量零散信息,試圖系統、全面地“畫出”一張小米造車百日圖景。

從傳聞走入現實,3月底小米宣佈造車

關於小米造車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有大量猜測,早在2014年互聯網造車興起的時候就有人稱小米將要造車瞭,但被雷軍堅決否認瞭。

而在之後的2017年、2020年都有多次關於小米造車的傳聞,無一例外的都被小米方面給否決瞭。但隨著傳聞越來越多,小米方面也從最初的堅決否認變成為瞭沉默。

終於在今年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團官方發佈瞭一則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經正式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將成立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全資子公司,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達到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7億元)。

▲小米宣佈造車
▲小米宣佈造車

而一直都在否認造車的雷軍直接成為瞭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的CEO,緊接著雷軍也在微博上表示將會在發佈會說說小米方面的想法。

在當晚的發佈會上,雷軍表示從今年1月15日開始調研,期間進行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資深人士交流,開瞭4次管理層深度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在糾結75天之後,小米最終決定正式進入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雷軍說,這是小米歷史上最重大的決定,同時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在演講中,雷軍表示,他也曾糾結許久“有時候白天能想到100個理由要做電動汽車,但晚上也能想到100個理由不做”,但在回憶瞭當初創辦小米的過程,雷軍認為還值得一戰。

雖然是跨界入局造車,但是小米所面臨的環境跟當初新造車入局的時候並不相同,畢竟小米手中握有1080億元現金餘額,跟當初到處找錢的新造車公司不能同日而語。

▲小米2020現金餘額1080億元
▲小米2020現金餘額1080億元

在宣佈造車一周後,雷軍在抖音進行瞭今年春季的第三場直播,又再次透露瞭一些造車的細節,如首款車型會定位中高端,價格很有可能在10萬元~30萬元。

而首款車型究竟是什麼,雷軍表示目前正在轎車和SUV當中選擇,還沒有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首戰即決戰,首款汽車一定要代表上市時間點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

這也是雷軍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談論造車的內容,此後關於小米造車的消息隻停留在各種報道中,小米方面和雷軍都沒有在正面回應過這件事。那麼,在宣佈造車之後的100餘天,小米和雷軍都做瞭哪些事情呢?

宣佈造車後,雷軍很忙

在小米宣佈造車一天後,也就是4月1日,小米科技園就迎來瞭一批大佬參觀,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紅杉資本沈南鵬被人拍到出現在小米科技園內。當時有人傳聞小米將要和比亞迪合作造車。

但隨著更多的信息流出,事情也開始變得更加清晰。這場聚會並不是雷軍為瞭造車而攢的局,而是華夏同學會的例行聚會,恰好此次輪到瞭雷軍坐莊。

出席的人中除瞭上述兩位,還有美團創始人王興、滴滴創始人程維、地平線創始人餘凱、萬向集團總裁魯偉鼎、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等。在這場聚會上,雷軍和王傳福、李斌、何小鵬、李想還共同合影留念。

▲雷軍和王傳福、李斌、何小鵬、李想合影(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和王傳福、李斌、何小鵬、李想合影(圖片源自網絡)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留下這樣的合照,也被媒體稱為是“華夏造車聯盟”。不過,由於是大佬之間的閉門會談,這場會議上說瞭什麼內容外界無從得知,但從這場聚會之後,雷軍正式開啟瞭參觀拜訪之旅。

▲宣佈造車後雷軍的行程
▲宣佈造車後雷軍的行程

據媒體公開報道,4月9日,雷軍拜訪瞭博世上海總部,雖然小米方面和博世方面都沒有透露雷軍此行的目的,但是小米已經進到瞭汽車行業,那麼就勢必要去拜訪排名世界第一的Tier 1,未來的小米汽車也離不開博世的零部件。

▲雷軍參觀上海博世汽車總部(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參觀上海博世汽車總部(圖片源自網絡)

而4月份,雷軍不僅僅是拜訪瞭博世,還前往寧德時代進行瞭參觀,網上有一張照片流出,內容為“熱烈歡迎小米集團雷軍先生一行蒞臨CATL參觀指導”。作為目前全球市占率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也是小米造車路上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之一。

▲雷軍參觀寧德時代(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參觀寧德時代(圖片源自網絡)

此外,未來汽車日報報道稱,雷軍4月份還曾去東風技術中心進行過參觀。之後雷軍還和武漢經開區進行過接觸,當時經開區的談判組和雷軍在午餐會上交流瞭半個小時。這次接觸主要是為瞭小米汽車的造車總部的選址,武漢作為全國工業重鎮,又離雷軍的老傢仙桃市不遠,盡力拉攏小米汽車也就不奇怪瞭。

▲雷軍參觀東風技術中心(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參觀東風技術中心(圖片源自網絡)

在拜訪過Tier 1企業和地方政府之後,雷軍正式開始瞭他的車企參觀計劃。

4月28日,網上有圖片顯示雷軍乘坐長安汽車的觀光車在長安汽車的工廠進行參觀,據知情人士透露,雷軍分別在27日和28日考察瞭重慶長安汽車研發中心、長安汽車兩江工廠。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副總裁譚本宏、兩江工廠廠長范正文等陪同接待。

▲雷軍參觀長安汽車廠區(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參觀長安汽車廠區(圖片源自網絡)

在參觀完長安汽車之後,雷軍還在5月份前往廣汽埃安進行瞭考察。

進入6月後,雷軍的拜訪之路並沒有停止,6月4日左右,雷軍現身瞭上汽通用五菱柳州新能源車生產車間,參觀瞭目前市場上最暢銷的五菱宏光MINI EV電動汽車。

據稱,雷軍此行不僅考察瞭五菱MINI EV的生產車間,還與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沈陽進行瞭洽談。作為一傢尊重用戶選擇的企業的掌舵人,雷軍參觀五菱宏光MINI EV也不奇怪,畢竟雷軍此前在微博上發起的價格投票中,多數米粉都選瞭10萬以下。

▲雷軍觀看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觀看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圖片源自網絡)

在參觀完上汽通用五菱的工廠之後,雷軍又在6月8日晚上出現在瞭長城汽車廠區,雷軍主要參觀瞭長城汽車研發中心,小米及長城方面均未公佈此次造訪的目的。

▲雷軍夜訪長城汽車(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夜訪長城汽車(圖片源自網絡)

而在近段時間,雷軍還造訪瞭上汽乘用車嘉定總部。7月9日,雷軍出現在瞭上汽乘用車總部,照片顯示,雷軍觀看瞭上汽榮威iMAX8車型。不過,雙方也沒有公佈雷軍此行的目的。

▲雷軍觀看上汽iMAX8車型(圖片源自網絡)
▲雷軍觀看上汽iMAX8車型(圖片源自網絡)

在三個月的時間內,雷軍走訪瞭多傢車企,看瞭微型車和MPV車型,可能也是在小米的首款車型的定型做最終考察。

目前小米還沒有確定將會自產還是代工,但雷軍接連的拜訪多個車企也被外界看作雷軍正在找代工合作夥伴的信號。

憑借雷軍的勤奮程度,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或許還將會參觀更多的企業。在做瞭足夠多的功課後,雷軍或許將會宣佈更多造車方面的思考和規劃。

車型未定,但自動駕駛先行

除瞭雷軍的積極拜訪考察之外,6月份開始,小米集團也開始有所行動瞭,雖然車型還沒有最終確認,但小米已經準備好瞭先在自動駕駛方面發力瞭。

6月3日,小米旗下長江產業基金領投瞭縱目科技的D3輪融資,縱目科技也成為瞭小米宣佈造車後投資的首個汽車領域的企業。縱目科技稱,通過本輪融資,有望在小米智能場景應用領域進行多維度合作。

▲縱目科技官方公佈融資情況
▲縱目科技官方公佈融資情況

那麼,能夠獲得小米的青睞,縱目科技究竟是一傢怎麼樣的公司呢?

公開資料顯示,縱目科技成立於2013年,是一傢自動駕駛系統ADS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和產品供應商。

這傢公司目前員工數量有700多人,在上海、背景、廈門、重慶、深圳和斯圖加特等六個地區都設有研發中心,而在廈門和福州則各有一個工廠。

該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ADS/ADAS(域)控制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等核心傳感器,以及核心感知、定位、地圖等算法產品和雲服務類產品,業務范圍涵蓋瞭智能駕駛系統、智慧城市產品和服務、大功率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產品等。

其客戶更是涵蓋瞭一汽、長安、北汽、吉利和理想等主流車企和新造車公司,技術實力可見一斑。

就在縱目科技宣佈完成融資5天後,國內激光雷達創企禾賽科技有宣佈完成瞭超過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的融資,而這筆融資的領投方為高瓴創投、小米集團、美團和中信產業基金。

禾賽科技方面表示,這筆融資將用於支持面向前裝量產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大規模量產交付(已獲多個OEM定點),禾賽麥克斯韋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設,以及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芯片的研發。

禾賽科技是國內資深的激光雷達創企,核心團隊超過瞭500人,在激光雷達的底層技術、核心元器件、光電芯片、車規級設計流程和自動化生產、功能安全、主動抗幹擾技術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感知能力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

▲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
▲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

公開數據顯示,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在Robotaxi和機器人市場都有著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客戶遍佈瞭全球23個國傢和地區共計70多個城市。國內多個主流的自動駕駛企業都和禾賽科技建立瞭合作關系。

短短一周內,連續向兩傢自動駕駛公司投註資金,這也說明,自動駕駛能力將會是小米汽車要打的一張王牌。

就在最近,還有媒體報道稱,小米已經收購瞭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DeepMotion(深動科技),該公司將會有20人加入小米。據稱,小米收購這傢公司的成本可能在10~20億元之間。

這傢公司的主要團隊均出自有“AI黃埔軍校”之稱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這傢公司早期以高精地圖和定位為研究方向,後來轉型瞭全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前視/環視/周視感知系統、自主代客泊車 AVP 方案等技術。

▲DeepMotion核心人員(圖片源自DeepMotion官網)
▲DeepMotion核心人員(圖片源自DeepMotion官網)

但小米在自動駕駛並非全部采用瞭買買買的策略,其內部也正在招聘自動駕駛方面的人才。

今年端午節期間,小米集團的官網上線瞭24項自動駕駛相關的崗位,所有招聘都是加緊狀態,這也是小米宣佈造車以來首次進行公開的招聘。

就在7月14日,小米集團又將自動駕駛方面的招聘提升到瞭25項。從招聘的崗位來看,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也將會進行全棧佈局,崗位涵蓋瞭感知、定位、控制、決策規劃、算法、數據、仿真、車輛工程、傳感器硬件等各個領域。

▲小米官網發佈自動駕駛崗位(圖片源自小米官網)
▲小米官網發佈自動駕駛崗位(圖片源自小米官網)

而且這些崗位中還包含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方面的人才,可見雷軍想要打造的自動駕駛功能並非是特斯拉那種純視覺方案,而是選擇瞭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

從這些信息不難看出,自動駕駛功能將會是小米首款車想要重點突出的功能,但需要註意的是,目前小米在自動駕駛方面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從頭開始研發的話將會在時間上大幅落後於其他車企。

除瞭招聘自動駕駛人才之外,小米也已經在進行造車團隊的組建瞭,目前主要是在進行內部轉崗。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原小米大傢電部總經理李肖爽已經轉崗負責小米汽車業務,原參謀部副參謀長於鍇也已經參與籌備造車瞭,5 月初,雷軍前往廣汽埃安調研考察時,這二人就在陪同之列。

▲原小米大傢電部總經理李肖爽(圖片源自網絡)
▲原小米大傢電部總經理李肖爽(圖片源自網絡)

此外,也有媒體報道稱,小米集團內部的自動駕駛業務現在向人工智能部總經理葉航軍匯報,這意味著葉航軍也有可能會加入小米的造車團隊。

事實上,此前就有報道說過,小米內部轉崗汽車業務線的標準:1、人員原工作必須偏技術和研發方向;2、原部門團隊業務穩定;3、原業務部門領導人有合適的替代人選。

近期還有消息傳出,小米正在對汽車公司員工發放期權,分5年發放完畢。在期權成熟後,有兩種變現方式。第一種,是通過常規的上市通道,“臨上市前一股汽車期權對應一股上市後的汽車主體股票”。第二種,是小米汽車主體未上市,但依然可以將期權變現。

如果小米汽車主體未上市,員工可以按照約定的業績裡程碑將手中的汽車期權兌換成同等價值的小米限制性股票單位,“並在3個月後兌現為小米股票或者同等價值的現金”。

通過這些也能看出,目前小米正在加緊組建汽車團隊,內部轉崗和外部招聘都正在同步進行,相信不久之後就會有更多的消息傳出。

申請多個商標占坑,專利佈局也在進行

在4月6日的直播中,雷軍講瞭集團內部對於小米汽車Logo、小米汽車品牌的思考。

雷軍表示是否用小米的Logo在小米內部還存在分歧,他也說道:“小米汽車的Logo長什麼樣會認真思考,仔細調研,還需要一點時間。”

而在品牌方面,雷軍也在微博上發起瞭投票調查,共有1.9萬名網友投票,投票結果顯示,有1.2萬人希望小米繼續使用“小米”作為汽車品牌,6897人希望重新成立品牌造車。

▲雷軍發起小米汽車品牌的投票
▲雷軍發起小米汽車品牌的投票

但小米方面和雷軍目前還沒正式公佈汽車的品牌和Logo,小米在最近一段時間申請瞭多個汽車相關的商標也說明小米在品牌上的猶豫。

公開信息顯示,在4月1日也就是小米宣佈造車的第二天,小米公司就申請註冊“米汽”商標,共申請23個分類,國際分類包含4類燃料油脂、9類科學儀器、42類設計研究等23個分類,目前商標還在註冊申請中。

▲小米申請“米汽”商標
▲小米申請“米汽”商標

二十天後,即4月21日,小米公司又申請瞭“小米出行”“小米智行”等商標,國際分類涉及金融物管,商標狀態也是“註冊申請中”。

在4月26日,小米汽車又申請瞭多個汽車方面的商標,分別為“XIAOMI MOTORS”、“XIAOMI AUTO”、“MIMOTORS”、“MIAUTO”,國際分類設計運輸貯藏、廣告銷售、運輸工具等,目前商標狀態均為“註冊申請中”。

▲小米申請汽車相關商標
▲小米申請汽車相關商標

從這些行為中也能夠看到,小米目前對於汽車品牌還沒有想法,現階段隻能選擇申請多個商標進行占坑。小米的汽車品牌可能會是這些商標中的某一個,當然也可能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商標,現在還不好下結論。

在申請商標的同時,小米也在公開汽車方面的專利。7月6日,小米公司公開瞭一項名為“車輛及其控制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專利,這項專利可通過智能調節輪胎溫度的方式改變輪胎硬度用以適應外部環境,進而減少輪胎磨損並增強車輛行駛性能。

7月13日,小米公司的“控制車輛的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存儲介質”專利獲授權,這項專利可以獲取智能穿戴設備相對於車輛的數據,所述智能穿戴設備能夠與所述車輛相連接;基於所述數據來判斷是否啟動所述車輛,以得到判斷結果;根據所述判斷結果來控制所述車輛的啟動。

▲小米汽車專利情況
▲小米汽車專利情況

此前,車東西在國傢知識產權局上看到小米的汽車專利已經超過瞭30餘項,但根據雷軍在4月6日直播時介紹,在過去的7、8年,小米投資瞭10傢左右的電動汽車行業的企業,在技術上也有一定的積累,有幾百項在汽車領域的專利。

▲車東西此前統計的小米汽車專利
▲車東西此前統計的小米汽車專利

從這些方面來看,小米雖然還沒有敲定汽車的品牌和Logo等內容,但是目前也已經在進行一些準備工作瞭,而這些都將會推動小米汽車的發展。

新能源市場向好 跨界玩傢進程加速

在確認瞭造車之後,雷軍這三個月跑瞭多傢車企和供應商進行拜訪,同時還著手組建自動駕駛團隊,但需要看到的是,小米在行動的同時,行業也在快速發展。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批發量為108.7萬輛,同比增長瞭231.5%,零售銷量則為100.1萬輛,同比增長218.9%。

▲乘聯會公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圖片源自乘聯會)
▲乘聯會公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圖片源自乘聯會)

具體到各個車企上來看也有不錯的提升。

今年第二季度,蔚來汽車累計交付瞭21896臺,同比增長111.9%,環比增長9.2%;上半年共交付瞭41956臺新車,達到去年全年交付量的95.9%。

小鵬汽車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瞭17398臺的交付量,創造瞭成史上最強季度交付成績;而上半年一共完成瞭30738臺的銷量,是去年同期的5.6倍。

新造車三強中的理想汽車在今年第二季度累計交付17575臺,同比2020年第二季度增長166.1%,環比2021年第一季度增長39.7%,創季度交付量新紀錄。整個上半年,理想汽車共交付瞭30154輛新車,已經跟去年全年的銷量持平瞭。

從這些數據也能看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呈一片繁榮增長的趨勢,這對於已經做出造車決定的小米來說有利也有弊。

市場不斷擴大為小米的首款車型提供瞭足夠的市場支撐,這對於小米汽車的發展來說非常有利。

但新造車公司的銷量不斷增長也讓這些公司加強瞭自己的用戶和粉絲基礎,這對於後來者小米汽車來說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而在小米進行造車的前期準備時,另一個跨界造車的公司百度的汽車公司集度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在4月底接受車東西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在宣佈造車的100天內,集度汽車的團隊規模已經擴展到瞭100多人,在北京和上海都有研發中心。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

夏一平則表示:“我過去兩三個月面瞭有兩三百人,經常周末從早晨9點面到晚上9點,12個小時都在面試。”

在6月1日,夏一平表示團隊的規模擴大瞭一倍達到瞭200多人,首款車型的外觀和內飾的設計都已經基本確定瞭,新車將會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人工智能期間,李彥宏更是親自前往集度研發中心參觀瞭首款車的油泥模型,不出意外的話,這款車將會在明年的北京車展上正式亮相。

▲李彥宏參觀集度汽車首款車油泥模型
▲李彥宏參觀集度汽車首款車油泥模型

與小米同為手機行業大佬的OPPO在近期也頻頻傳出造車緋聞,近期有傳言說OPPO老大陳明永有意讓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參與OPPO“造車”的籌備工作。

此前,OPPO還從小鵬汽車那裡挖來瞭首席科學傢郭彥東,據傳郭彥東最近也在幫助OPPO組建一支自動駕駛團隊。

而OPPO也已經申請瞭“OCAR”的商標,還有消息稱OPPO內部已經確認瞭汽車事業部,總部將會設立在成都。

總之關於OPPO造車的傳聞也已經開始滿天飛瞭。

這樣的環境下,意味著小米汽車正式開賣的時候,將會面對一個非常復雜的市場格局,而能否取得好的成績,還需要看小米首款汽車的質量究竟如何。

結語:小米造車已吹響號角

作為雷軍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造車將會為成為雷軍接下來的重點項目,而已經到瞭知天命年紀的雷軍還像十年前那樣充滿瞭戰鬥力。

在過去的3個月內,雷軍陸續走遍瞭大江南北,對國內的主流車企和頭部的零部件供應商都進行瞭拜訪。

雖然目前雷軍還沒有公佈造車的計劃,表現的有點不慌不忙。但對於見慣瞭大風大浪的雷軍來說,不慌不忙隻是表面現象,快速組建自動駕駛團隊,公司內部轉崗也在陸續進行,在團隊搭建方面,雷軍已經邁出瞭第一步。

作為一個影響瞭國內手機格局的人,雷軍此次進入汽車領域,也勢必會在汽車領域掀起大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