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氣象衛星工程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唐世浩表示,風雲四號B星讓人們第一次可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分鐘級的“風起雲湧”變化過程,也實現瞭“哪裡有災害迅速看哪裡”的願望。此外,B星產品種類顯著增加,可為氣象預報預測、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臺風、洪澇、幹旱等重大災害監測預警提供觀測支撐。
風雲四號B星於6月3日成功發射,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發業務星,主要應用於天氣分析和預報、環境和災害監測等領域。處於在軌測試中的該星,成功獲取首批高精度數據和圖像產品。在全圓盤衛星雲圖上,天山的積雪、青藏高原的湖泊、河套區域的地表紋理、東北華北區域的對流雲團、南北半球高緯度區域的渦旋雲系等清晰可見。在1分鐘、250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圖像產品和500米分辨率真彩色合成圖的圖像和動畫產品上,對流雲團的精細化結構和發展演變過程一目瞭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產品生成應用機器學習技術,實現真彩色的大氣訂正。
該衛星所搭載的快速成像儀是世界首臺晝夜高頻次成像儀器,可提供2000公裡×2000公裡區域的1分鐘間隔多譜段連續觀測,對臺風、暴雨和中尺度災害性天氣的監測更加靈活、精密。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新增低層水汽成像功能,增強瞭對地表和雲的定量觀測能力。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和快速成像儀相互協同配合,既保證瞭靜止軌道大氣遙感所需的多光譜功效,也具備瞭高時空分辨率的觀測能力。
風雲四號B星發射後定點於東經123.5度,與風雲四號A星攜手,觀測范圍西達印度洋,東逾太平洋國際日界線,不僅完全覆蓋我國國土,且涵蓋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廣闊區域。對臺風預報而言,其不僅可為監測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臺風位置、強度和路徑等提供更佳視角,也將為“一帶一路”氣象服務提供有力支撐。未來,這兩顆衛星的圖像產品將進行融合,向公眾和應用部門提供無縫隙大范圍的連續觀測圖像。
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光學星地面系統總設計師陸風表示,為保證衛星觀測和數據的長期穩定性,風雲四號B星使用壽命為7年。地面應用系統建設全新核心業務系統,以充分發揮衛星效益。風雲四號B星單日數據處理量約為風雲四號A星的1.2倍,數據日服務能力提升50%。
下一步,風雲四號B星將進行為期一年的在軌測試,邊測試邊應用,分期分批發佈產品。風雲四號B星也將與A星形成組網優勢,在重點區域、重要天氣過程監測上強強聯合,提供更豐富的觀測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