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項研究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傢們進行的,他們的目標是他們認為目前為止這類研究中存在的差距。長期以來,心理壓力一直被認為是導致頭發變白的原因,但科學傢們很難將這些點聯系起來,因為將頭發色素沉著跟個體壓力的時間聯系起來是一項棘手的工作。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傢們招募瞭14名保持“壓力日記”的志願者,在日記中,他們會回顧自己的日歷並根據壓力水平對每周進行評級。這些受試者隨後向科學傢提供瞭頭發樣本,科學傢將這些樣本分成小片進行分析以繪制出頭發變白的程度。每一片約二十分之一毫米寬,代表約一小時的頭發生長並提供瞭變白過程的可量化的物理時間刻度。

該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Ayelet Rosenberg說道:“如果你用眼睛看一根頭發,它看起來似乎始終是同一種顏色,除非有一個重大的轉變。在高分辨率掃描儀下,你可以看到微小的顏色變化,這就是我們所測量的。”

將這些變化跟壓力日記進行比較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啟示。研究不僅發現壓力和頭發變白之間存在“驚人的聯系”,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隨著個人壓力的減輕,頭發變白的趨勢也出現逆轉。據研究人員稱,白發恢復到自然顏色是從未有過定量記錄的。

為瞭進一步挖掘細節,研究小組測量瞭頭發長度中數千種不同蛋白質的水平並在頭發變白時確定瞭其中300種蛋白質的變化。通過一個數學模型,該團隊將這些改變跟壓力導致的線粒體變化聯系起來。

“我們經常聽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來源,但這不是它們發揮的唯一作用,”Picard說道,“線粒體實際上就像細胞內的小觸角,會對多種不同的信號做出反應,包括心理壓力。”

線粒體在將壓力和頭發顏色聯系起來方面所起的作用使這項研究有別於其他研究該現象的研究。如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於2020年發表的一篇引人註目的論文在老鼠身上證明,急性應激會導致毛囊中色素生成幹細胞的永久缺失。

“我們的數據顯示,人的頭發變白是可逆的,這意味著一種不同的機制,”這項新研究的爐溫合著者Ralf Paus說道,“老鼠有著非常不同的毛囊生物學,這可能是在老鼠身上的發現不能很好地應用於人類的一個例子。”

這項研究提出瞭一些關於壓力和白發的有趣問題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如何影響這一過程。盡管從各個方面來說,避免壓力對我們的健康都有好處,但科學傢強調,要想讓我們的頭發保持年輕、有光澤,壓力的影響是有局限性的。

“根據我們的數學模型,我們認為頭發在變白之前需要達到一個閾值。在中年,當頭發由於生理年齡和其他因素接近這個閾值時,壓力會把它推到這個閾值,然後變成白發。但我們不認為減輕一個白發多年的70歲老人的壓力就能使他們的頭發變黑或增加10歲孩子的壓力就足以使他們的頭發超過白發閾值,”Picard說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