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該團隊的物理學傢認為,數據可以幫助指導更好的超導體的開發,可能會改變醫療診斷、量子計算和能源運輸。該團隊調查的材料是一類超導體的一部分,它們在比傳統同類材料高一個數量級的溫度下成為超導體。

典型的超導體必須被冷卻到大約10開爾文(K)的溫度才能發揮作用。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材料是被稱為高溫超導體群體的一部分,這些材料還沒有被完全理解。研究人員Ricardo Comin說,微觀激發和動力學對理解超導性至關重要,但盡管經過三十年的研究,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答。2015年,一種新型的高溫超導體被發現,它由一層原子厚度的硒化鐵片組成,能夠在65K的溫度下實現超導。隨後科學傢們發現,該材料的散裝樣品在8K的溫度下實現超導,這一發現導致瞭一場調查熱潮,以解讀世界上最薄的超導體的秘密。科學傢們知道,在傳統的超導體中,將電子對固定在一起的所謂“膠水”來自於材料內部原子的運動,在高溫半導體中,將電子固定在一起的“膠水”是不同的。

該假說認為,這種“膠水”與電子的一種叫做自旋的特性有關,其觀點是在高溫超導體中,電子可以從自旋中獲取一些能量,即所謂的自旋激波,該能量就是用來配對的“膠水”。以前,物理學傢認為在隻有一個原子層厚的材料中不可能測量到自旋激發。

然而,在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傢能夠檢測到自旋激發,並表明超薄樣品中的自旋動態與大塊樣品中的自旋動態明顯不同。他們發現,超薄樣品中波動的自旋的能量要高得多,是大塊樣品中自旋能量的四或五倍,顯示瞭薄材料中存在自旋激發的第一個實驗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