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都形象大使”——譚喬

這檔節目大受歡迎,有人覺得是因為它呈現瞭人間百態。

節目的主要內容是譚喬帶著攝影師遊蕩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制止交通違法行為、宣傳交通安全法規——但卻經常在拍攝過程中遇到許多奇葩的人和事。

有動手能力堪比愛迪生的“成都改車王”——用垃圾堆裡翻出來的電池、電機、鋼板,親自動手組裝、攢出來瞭一輛電瓶車,載著女朋友在大街上一路風馳電掣,甚至還能當著譚警官的面表演漂移。

“成都改車王”用垃圾堆裡翻出來的零件拼裝出一輛車

有精神氣概不輸三和大神的“咸魚少年”——在被譚警官說教的時候,理直氣壯地表明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吃牢飯”,上學念書的最大好處是“妹妹多”。

想要讀書,隻因妹妹多……

有做遍非法生意、卻仍不忘下一代的“氣球哥”——曾經賣假煙假酒被工商局抓、騎三輪車非法拉客被城管趕;但在賣氣球的時候,卻堅決隻賣采用環保塑料的好氣球,隻為下一代能有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還有就算交通違法被抓,也不忘給老板打廣告的“年度好員工”——跟譚警官聊著聊著,突然就對著鏡頭開始吟唱“要用就用國產倍思特”、“倍思特櫥櫃真滴好!”……

廣告奇才

當然,網絡上最火爆的當屬“二仙橋大爺”——因為騎著電瓶車走瞭機動車道,被攔住進行教育。譚警官想引導、告訴他,電動車應該走非機動車道,便問“你該走哪條道?”哪知這位大爺自始至終都沒理解譚喬的意思,便一直回答:“我去二仙橋,該走成華大道”。這段全程跨頻道聊天的對白喜感爆棚,在B站收獲瞭上千萬播放,成為瞭“傳世經典”。

在這些奇葩的人和事之外,譚喬本人的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為節目贏得瞭口碑。

譚喬是個從1995年開始就在一線執勤、工作經驗超過十年的交警,但在同事當中卻是個“異類”。一般來說,交警為瞭提高執法效率,往往都會遵照“伸手-敬禮-開罰單”這種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但是譚喬卻覺得這麼做特別沒有人情味兒,因此在工作的時候總愛順便跟當事人攀談幾句。業餘生活中他也特別活潑開朗,經常主動報名參演交警大隊在各個社區進行普法的小品;說話也跟相聲演員似的,特別有意思。

2004年的時候,《道路交通安全法》開始實施。為瞭向市民科普交通安全知識,成都電視臺和交管局進行瞭一次合作,準備推出一檔跟交通安全有關的節目。經過幾輪面試後,電視臺很快敲定瞭讓譚喬擔任主持人。至此,譚喬雖然還在交警隊掛職,但從事的事業相當於已經從警察變成瞭媒體。

譚喬的工作,既是交警、也是節目主持人

為瞭讓節目更好看,譚喬施展瞭渾身解數。鏡頭前的他不但幽默風趣、能說會道,而且各種神奇的技藝傍身——一會兒現場翻唱流行歌,一會兒當眾展示自己“腰馬合一”的武功境界,有時候拿著滅火器沖向隨時可能爆炸的自燃汽車救火,也有時候順帶幹起瞭武警的工作、現場展示追逐並逮捕罪犯…… 

絕技1——唱歌

絕技2——武術

絕技3——滅火

譚喬做事非常認真,思維也非常活躍。有一次,譚喬攔下瞭一位做二手傢具生意的呂姓商人,他此時正騎著電瓶車、載著巨大的沙發。譚喬見狀,靈機一動,遍在爭得呂老板同意後,把沙發卸瞭下來、在路邊擺好、並順帶佈置上茶幾和礦泉水。二人就這樣在馬路邊坐著,假裝自己正在演播室裡進行一場“高端訪談”。

在這場“訪談”中,譚喬以高端記者的氣場和口吻詢問呂老板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呂老板也毫不怯場——雖然他隻是個騎電瓶車、做二手傢具生意的小商人,但張口就是“哥本哈根會議”、“全球金融危機”、“貨幣寬松政策”等大議題——最後甚至還條理清晰地分析瞭這些“天下大勢”對自己“小生意”的影響。

“高端訪談”

因為這期節目,《譚談交通》引發瞭很大討論,譚喬的名聲在成都變得更加響亮。而這位呂老板在此之後則把“高端訪談”作為瞭自己的店鋪招牌,從此二手傢具生意越做越大,最後不但在成都實現瞭財務自由,而且還以知名企業傢的身份參加瞭央視李詠主持的、真正意義上的“高端訪談”。

當然,譚喬也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會嬉皮笑臉、打趣耍寶。在應該嚴肅認真的場合,譚喬也絕不含糊,也經常能說出普通老百姓的心聲。

有一次,譚喬抓住瞭兩個在成都主城區飆車、並且連續闖紅燈的車主,他們倆一個開瑪莎拉蒂,另一個開牧馬人。

在被譚喬攔下後,兩位車主全程極度不耐煩,不但動手阻撓攝影師拍攝,而且還當場向親友打電話稱自己無法及時赴約、需要處理點“小事“。在溝通過程中,兩位豪車主多次暗示自己如何有錢,表現出”有錢就能解決一切“的態度——而這徹底激怒瞭平時溫和圓滑的譚警官。先是進行瞭一番狂風暴雨般的譴責,然後立刻將他們扭送交警分局、吊銷駕駛執照。

這期節目最後,譚喬依法吊銷瞭兩人的駕照

也有很多時候,譚喬抓住的交通違法行為來自於傢庭條件特別差的底層群眾。雖然大道理大傢都明白,但很多時候為瞭贍養老人、賺取醫藥費、照顧小孩,有的人可能確實不得不違規超載、違法營運。對於這種比較極端的情況,譚警官雖然也會依法進行阻止和勸導,但他心裡也非常理解這些人的無奈。因此他時常會自掏腰包給當事人幾百塊錢表示心意。為瞭讓對方收下,他也總是謊稱這筆錢來自於社會上的好心人捐贈。

隨著節目的持續拍攝,譚喬也逐漸開始面對越來越多的困難。

首先是名氣給他帶來的包袱。在《譚談交通》播出幾年後,譚喬儼然變成瞭成都傢喻戶曉的“形象大使”,之後的節目在拍攝過程中便經常被“求合影”的圍觀群眾打斷。這種狀況且不說給節目拍攝帶來瞭困難,還因此造成過交通擁堵。更有甚者,為瞭被譚警官抓住、從而上電視出名,竟然專門當著譚喬的面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因此,在這檔節目火瞭之後,譚喬便不敢在人口密集的成都主城區進行拍攝瞭。

節目經常拍一半,就被圍觀群眾打斷、要求合影

其次,一個人隻要成瞭名,就一定會承受越來越重的輿論壓力——不管他平日裡如何註重自己的公眾形象。假如一期節目抓的是底層群眾,就一定會有諷刺他“欺軟怕硬”的聲音;而如果節目裡抓的是有錢有勢的富人,就會有人諷刺他“仇富”……不論怎麼拍,總會有人、總有一些刁鉆的角度在對這檔節目冷嘲熱諷。

當然,最大的困難還是靈感枯竭。《譚談交通》是一檔每天都要播出一集的“日更”節目,既要保持節目快速更新、又要維持內容的創意和質量——任何一個對媒體行業有所瞭解的人,都會明白這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挑戰。

譚喬和當事人一起“釣魚”

在生活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譚喬的人生也逐漸開始變得沉重。嶽母得瞭重病,自己的媽媽也常常住院。而自己的兩個小孩——一個跟著離瞭婚的前妻,另一個則年紀尚小,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撫養。

最終,譚喬被診斷出瞭焦慮癥和抑鬱癥。他不得不開始休病假,而《譚談交通》也在2018年停播瞭。

在電視媒體時代,一個主持人告別瞭鏡頭,便相當於淡出瞭大眾視野——但互聯網卻是有記憶的。

《譚談交通》停播後,陸續有up主把一些精彩的節目片段搬上各大視頻平臺,不但讓譚喬重新回到公眾視野,而且沖破瞭成都本土的小圈子,名聞天下。後來譚喬註冊瞭自己的B站賬號,把這些年拍攝的節目一期期地搬運上去——短短幾個月,粉絲量就達到瞭180萬。

現在的譚喬

有一集關於“福貴大爺”的節目在B站尤其受歡迎。

節目裡,譚喬抓到瞭一位命途多舛的老大爺——他自稱1941出生,當時69歲。父親死瞭十一年,母親死瞭二十多年,哥哥死瞭十八年,老婆在懷孕後難產死瞭。世界上唯一的親人隻有一個弟弟,而他患有癡呆癥;還有一隻跟隨他十多年的老狗,也快要老死瞭。

可即便這樣,大爺依然滿臉笑容,性格豁達開朗。譚喬詢問原因,大爺的回答很簡單,但也很有力量——“往前看”。節目裡譚喬沒有問這個大爺叫什麼名字,但因為他的經歷特別像《活著》裡的福貴,因此網友們都叫他“福貴大爺”。

福貴大爺、癡呆的弟弟、以及一隻老狗

譚喬對這位大爺的印象同樣深刻,每每想起他那句“往前看”,似乎都能感受到絕不向命運低頭的巨大魄力——而這種力量,對於如今賦閑在傢、身患抑鬱癥的譚喬來說格外重要。因此不久前他借助網友的力量,找到並再次拜訪瞭“福貴大爺”。

這次見面,大爺坦然承認瞭當年自己故意把年齡說大瞭20歲,從而爭取同情、避免罰款;但除此之外,其他的悲慘人生經歷全都是真的。而如今大爺的生活逐漸開始變得有起色——節目播出後的次年,他再次結瞭婚,還生瞭小孩。現在他們一傢三口在一起,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看見這一幕,譚喬的內心釋然瞭。

現在的福貴組建瞭全新的傢庭,一傢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正如中島美嘉在《我曾經也想過一瞭百瞭》中唱的——“因為有像你一樣的人存在,我開始稍稍期待著這個世界瞭。”

而對於每一個觀看瞭《譚談交通》的成都市民、B站網友來說,又何嘗不是“因為有像他一樣的人存在,讓我們可以微笑著面對這個世界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