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用戶吐槽的1080P大屏
縱觀今年的入門旗艦機型,三星的Galaxy S21系列在Galaxy S21、Galaxy S21+的屏幕分辨率上甚至出現瞭降級,上一代Galaxy S20系列中的同級別產品還采用瞭2K分辨率屏幕,但在新一代產品中卻降至瞭1080P級別。
同樣讓消費者對於1080P級別的屏幕心生猶豫的還有一加新推出的OnePlus 9、紅米的K40 Pro,加之兩者的屏幕尺寸達到瞭6.55英寸與6.67英寸,讓ppi指數相較更高階的旗艦機型存在差距,這就意味著在日常實際觀感上可能不夠細膩。
實際上,2020年開始,對於部分6.5英寸屏幕采用1080P分辨率的問題,就遭到瞭不少用戶的吐槽。然而,手機廠商如今卻甘願冒此風險來如此規劃自傢產品的規格,也自有其原因所在。
1080P屏幕是否真的粗糙?
首先,根據相關科學論文對比顯示,當屏幕尺寸在6英寸及以下,肉眼距離屏幕20cm時,無法分辨1080P屏幕與2K屏幕間的區分;當屏幕尺寸在6英寸到7英寸之間,肉眼距離屏幕30cm時,同樣無法分辨1080P屏幕與2K屏幕間的區分。
也就是說,除瞭在打遊戲時(可能會不自覺的更近距離觀察屏幕),一般日常瀏覽內容、觀看影片的情況下,多數人的雙眼與手機間的距離恰恰無法分辨1080P與2K屏幕的區間內。
另外,在觀看視頻的狀態下,理論上,當視頻內容的分辨率與屏幕分辨率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所呈現的畫面才能達到最清晰的效果。如果屏幕分辨率大於視頻內容,系統會將畫面進行拉伸放大。也就是說,在目前多數視頻內容分辨率都在1080P的情況下,使用1080P屏幕的觀看效果會優於使用2K屏幕。(在2K屏幕未主動變換分辨率的情況下)
另外,一塊屏幕的好壞也不僅僅取決於分辨率,還與面板材質、排列組合方式、廠商進行的調教有著很大關系。此前,蘋果在iPhone 11上的成功,無疑給瞭其它廠商一種參考,那就是隻要屏幕保持在相對優秀的水準內,即便分辨率略低,消費者也同樣為此買單。
廠商為何選擇1080P
與此同時,消費者在日常使用中的選擇或許也給瞭手機廠商以啟發,盡管2020年在三星Galaxy 20系列上,向用戶提供瞭“2K+60Hz”與“1080P+120Hz”的選擇,但絕大多數用戶無疑選擇瞭後者。這也給手機廠商敢於在屏幕分辨率上進行降級提供瞭參考依據。
另外,2K屏幕無疑會比1080P屏幕給手機的GPU帶來更多的壓力,進而影響手機的續航。這也是蘋果沒有在iPhone 12系列機型中支持高刷新率屏幕的原因所在,盡管蘋果此前在iPad Pro上率先應用瞭此項技術。目前,多款配備“2K+120Hz”組合屏幕的安卓機型在實際續航中的表現也證明,盡管電池容量已經來到瞭4500毫安左右,但實際續航表現卻與配備2815毫安的iPhone 12 Pro相近。於是,在2021年,手機廠商們在推出支持“2K+120Hz”組合機型的同時,也紛紛引入瞭自適應刷新率功能。Galaxy S21 Ultra、OPPO Find X3 Pro、一加9 Pro還紛紛采用瞭LTOP面板,從而進一步有效控制能耗。
對於2020年的“2K+60Hz”與“1080P+120Hz”的二選一策略來說,弊病在於即便用戶選擇瞭1080P的分辨率,但由於本身為2K屏幕,在功耗表現上會遜於隻搭載1080P屏幕的情況。同時,由於入門級旗艦機型的機身尺寸更加輕薄,在電池容量上也會略小於頂級旗艦機型,也就讓屏幕更容易成為手機續航表現上的掣肘。
於此同時,屏幕無疑也是目前手機成本占比中的重要部分,既然2K屏幕會帶來功耗上的負擔,很多用戶還在抉擇後不予開啟,同時絕大多數情況下,肉眼又無法分辨差別,這就讓手機廠商最終將其在屏幕尺寸較小的入門旗艦中砍掉。同理,當頂級旗艦的屏幕尺寸開始接近於7英寸時,2K屏幕也被配置在瞭如6.8英寸的三星Galaxy S21 Ultra、6.78英寸的一加9 Pro身上。
不過,需要關註的是,如果有一天屏幕尺寸開始普遍超過7英寸,或者LTOP面板被入門旗艦,甚至被更低階的機型所采用,那時候2K屏幕或許將會成為標配,畢竟Android陣營已經進入堆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