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嫦娥五號搭載的全部種子 部分已安排發芽

此前,國傢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曾多次參與航天育種工作。今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心牽頭征集瞭水稻、甜玉米、南藥等31份,搭載樣本達988克,質量是過去的兩三倍。

那麼,此次開展的深空空間誘變試驗,與過去的航天育種相比有何異同?

國傢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濤介紹,此前開展的航天育種主要依靠返回式衛星和空間飛船,屬於近地軌道搭載,空間飛行時間較短。“這次搭載的水稻種子歷經近23天的飛行,在近月軌道長期接受深空獨特極端環境的輻射影響,而且遭遇瞭范艾倫輻射帶,太陽黑子爆發。其空間航行距離之長、遭遇空間環境之復雜,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郭濤表示,此次深空空間誘變實驗,有望幫助人類更深入瞭解水稻如何響應深空環境的分子及遺傳機制,為探索生命起源、物種進化和宇航生物安全提供理論支撐;獲取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優良新基因,並形成完善的關鍵基因利用技術體系,服務於水稻品種選育;選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綠色的水稻新品種,滿足多元化產業需求,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廣應用,提升我國糧食安全水平。

“這次搭乘我國的航空器進行深空空間誘變試驗,是100%的中國原創,必將產生一大批原創性的科技成果。”華農原副校長、國傢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搭載的深空空間誘變材料,不是一國、一校的成果,應該上升到為全世界、全人類服務的高度。

陳志強進一步表示,希望借此機會開展對深空航天誘變的系統性研究,規劃設計從基礎研究到應用基礎研究,再到應用研究的科研全鏈條;創建、發現、挖掘一批好的基因和突變體,培育一批優質的新品種,服務國傢糧食生產。

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搭載證書及搭載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641228 的頭像
    Ken641228

    Ken641228的部落格

    Ken64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