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衛星遙控機槍。
細思恐極,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就讓我們通過這則最新消息,來詳細瞭解一下。
AI+衛星遙控機槍
與早先伊朗國防部所說的死因(發生槍戰)不同,伊朗最高國傢安全委員會主席表示:這是一次通過特殊方法控制設備的遠程襲擊。
12月6日,革命衛隊副司令法達維將軍透露瞭更多信息,描繪瞭這樣的一副過程:
首先,是裝有機槍的日式卡車與科學傢的車隊接近。
然後通過人臉識別掃描車隊上所有人的臉,進行定位和聚焦,這時候,槍口發現並瞄準瞭科學傢。
最後,通過衛星遙控,13枚子彈從日式卡車上射出,直接將科學傢射殺,這其中,還有4枚子彈擊中瞭科學傢的保鏢。
而距離科學傢僅有25cm的科學傢妻子,卻安然無恙。
革命衛隊副司令法達維將軍重申:
現場,並沒有襲擊者。
令人擔心的軍用AI
AI+衛星遙控機槍,又是一次將AI應用與軍事領域實戰的案例。
極小的代價,極其隱蔽的攻擊,在他國境內,竟然就這麼輕易地殺死瞭別國核心人員,不免讓人毛骨悚然。
而將AI應用於軍事和國防領域,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便帶有巨大的倫理爭議。
2015年,便有1000位科學傢簽署公開信,呼籲禁止發展用於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已故的霍金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6名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專傢發表聯名公開信,呼籲聯合國采取行動,禁止“自主殺人機器”(智能武器)。
2018年,馬斯克領銜2400名科學傢聯名簽署《致命性自主武器宣言》,宣誓稱:
絕不參與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開發、研制工作。
這其中,還包括DeepMind聯合創始人Hassabis、Mustafa;Skype創始人Jaan Tallinn;全球頂尖AI學者Yoshua Bengio、Stuart Russell、Jürgen Schmidhuber等。
不過,這些努力和呼籲,收效甚微,軍用AI,這個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
而目前最常見的AI武器,便是:無人機。
無人機,是一類無需載人的飛行器,其通過無線電遙控或者內置計算機程序實現操控。
就在今年的1月2日,美軍便出動瞭MQ-9無人機空襲瞭巴格達,殺死瞭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
這一隱蔽且精準地打擊,再次讓世人見識瞭AI武器的恐怖之處。
最近,在美國國會禦用智庫“國會研究服務部”發佈的報告《新興軍事技術:國會的背景和問題》中,人工智能,赫然在列。
而那些支持發展AI武器的人,給出的理由是:AI介入戰爭能夠避免大規模地傷及無辜。
△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不過,對於軍用AI能夠精準狙殺科學傢這件事,紐約時報的報道則認為:這隻是伊朗編造的故事,為自己未能保護科學傢挽回面子罷瞭。
這,是軍用AI真的已經如此強大,還是隻是伊朗無能地挽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