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增光。本文圖片均為 受訪者供圖
紮根上海送外賣
宋增光,今年37歲。送外賣之前,他是一位貨車司機。為瞭與在上海工作的妻子團聚,2014年,他放棄江蘇老傢的工作,決定來上海闖一闖。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宋增光偶然在街上看到騎手送餐,便加入“餓瞭麼”成為外賣騎手。
新手上路難免有諸多煩惱,道路不熟,找不到小區樓號,那時的導航也不夠精細……“兩眼一抹黑,找起來很困難”。
抱著“既然做瞭就一定要做好”的決心,宋增光經常請教老騎手找樓號技巧,利用休息時間反復研究區域路線;商務樓電梯不好等,他就靠爬樓梯節約時間;碰到客戶心情不好,他選擇耐心解釋,將心比心及時化解問題。
由於住在站點附近,宋增光空閑時也幫站長處理些瑣事。他逐步意識到,與騎手隻顧自己跑單不同,站長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既要懂配送,也要會規劃,能夠處理好站點關於調度、客戶糾紛、騎手意外事故等方面的問題。萌生瞭做站長的念頭後,他便經常向站點管理人員請教管理知識。
2015年的外賣業處於快速擴張階段,人手緊缺,而宋增光勤奮好學,短短8個月時間,他就被提拔為站長,負責管理騎手、調配訂單。
因為有送外賣的經驗,他能“想騎手所想,急騎手所急”。寒冬天裡,騎手中午跑單時經常忙得渾身冒汗,衣服浸濕,一旦閑下來就會格外冷。他做騎手時,妻子經常給他沖泡薑茶以驅寒;成為站長後,他也會沖泡薑茶送到騎手休息的商圈、地鐵站,兄弟們都稱他為“薑茶站長”。
夏季暴雨時,他親自給騎手送電瓶,冒雨一路推著沒電的電瓶車回到站點。新入職騎手不慎受傷時,他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自掏腰包墊付醫藥費……“我希望他們也能感受到關懷,而不隻有跑單。”他說。
外賣團隊裡有不少20多歲的年輕騎手,有時跑單消極,中午高峰期一過就跑到網吧打遊戲,或沉迷手機遊戲。宋增光經常和他們溝通,表示理解他們的勞累和負擔,同時也為他們鼓勁加油,“在本職工作上多用心,多掙錢,才能真正減輕生活壓力。”
七年時間見證外賣業發展
在外賣行業打拼的這些年,宋增光見證瞭行業的快速變化:配送規則在變化,由人工調單變為智能調單,依據電腦的配送邏輯來分配訂單;服務細則在變化,從簡單模糊到細化成文;騎手的權益保障也在增強,商業保險覆蓋率不斷提升。
2020年3月,宋增光晉升為培訓專員,主要從事騎手及站長培訓工作,宣導公司管理規章制度、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配送技能、客戶溝通等,定期傳授站長管理經驗。目前,他負責20多個站點,已培訓超過400位騎手。
對比自己曾接受的崗前培訓,宋增光感嘆現在的培訓機制大幅完善。過去,騎手隻需要學習平臺上的訂單操作、配送技巧,如今還要掌握服務話術,提升服務意識。對於跑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站長或培訓專員會及時反饋,再次宣導。
他表示,培訓的目的就是讓騎手更快適應工作節奏,“跑單多瞭,收入自然會增加,他也能提高對工作的認可度,甚至提升對這個城市的接受度。”
4月27日,宋增光在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後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更是屬於整個外賣騎士群體的榮譽,我要用更好的服務回饋社會。”
“送外賣是我來到上海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靠著這份工作在城市紮下根。”他表示,未來打算繼續在物流培訓上發展,幫助騎手解決配送安全、職業資格認證、送達質量提升等問題,還要帶動騎手參與街道和社區組織的公益活動,讓更多靈活就業群體盡快融入城市生活。
回想起來,初到上海時,他心裡也沒底,花瞭半個月才找到工作,隻想著“多掙錢,改善傢裡的生活狀態”。七年過去,“我和我老婆對上海的瞭解越來越多,慢慢喜歡上這座城市的豐富多彩,把它當作瞭第二故鄉。”